[发明专利]一种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33972.5 | 申请日: | 2020-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竺维彬;孟庆彪;祝思然;杨勇;米晋生;黄威然;罗淑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42D1/18 | 分类号: | F42D1/18;F42D3/04;E21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51001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隧道 水下 爆破 泥浆 导向 控制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及方法,包括端盖、密孔钢丝网和泥浆收集浮排;所述端盖包括顶盖和环扣,所述顶盖和环扣之间通过套管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爆破管的外径,所述环扣用于和爆破管扣接固定;所述密孔钢丝网罩盖在爆破管的上方,其网口与所述环扣相固定;所述泥浆收集浮排的中央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爆破管的外径,所述泥浆收集浮排通过通孔穿过爆破管并平铺在水面上。利用本发明,不但可以防止高压气体带动泥浆及孔内的封堵物质喷出并四溅伤人,还能够回收喷出的爆破封堵物、渣土以及泥浆,尤其适合水中环境使用,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并可以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针对盾构隧道断面内的孤石和基岩,可采用“地面钻孔、孔内爆破”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在爆破过程中,由于爆破部位周围相对封闭,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大部分通过爆破孔喷溅,从而带动孔内的泥浆向孔外喷出或涌出,肆意飞溅甚至伤人。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在爆破之前首先对爆破孔进行封堵,然后采用沙袋压住爆破孔顶端,防止高压气体带动泥浆及孔内的封堵物质喷出。但覆盖的办法在地面可用,在水面环境下无法使用,因此针对水下隧道岩体的爆破需重新考虑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包括端盖、密孔钢丝网和泥浆收集浮排;所述端盖包括顶盖和环扣,所述顶盖和环扣之间通过套管相连接,所述套管的内径大于爆破管的外径,所述环扣用于和爆破管扣接固定;所述密孔钢丝网罩盖在爆破管的上方,其网口与所述环扣相固定;所述泥浆收集浮排的中央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爆破管的外径,所述泥浆收集浮排通过通孔穿过爆破管并平铺在水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主要由若干连接柱组成,各个连接柱呈环形排列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倾斜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倾斜角度为45°。
进一步地,所述泥浆收集浮排的周缘的两侧设有抽绳。
进一步地,所述泥浆收集浮排采用帆布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的方法,具体过程为:
爆破管安装完成后,将泥浆收集浮排充气,然后使爆破管穿过泥浆收集浮排的通孔,泥浆收集浮排平铺在水面上;将套管套入爆破管的上端,并将环扣扣接固定在爆破管上;其后,将密孔钢丝网罩盖在爆破管的上方,并将爆破管的网口固定在环扣上;
爆破过程中,高压气体带出的泥浆及爆破封堵物通过套管打到顶盖上,气体从套管的间隙消散泄压,泥浆及封堵物打到顶盖上后也泄压,同时反弹落入密孔钢丝网内,密孔钢丝网挡住泥浆及封堵物,防止其四溅伤人,泥浆通过密孔钢丝网的过滤后掉落到泥浆收集浮排上;
爆破结束后,将密孔钢丝网从环扣上摘下,对其过滤得到的爆破封堵物或粒径较大的渣土进行收集处理;将泥浆收集浮排取出并回收其承接的泥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发明,不但可以防止高压气体带动泥浆及孔内的封堵物质喷出并四溅伤人,还能够回收喷出的爆破封堵物、渣土以及泥浆,尤其适合水中环境使用,而且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并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盾构隧道水下爆破泥浆导向控制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泥浆收集浮排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9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