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获取零知识证明的方法、设备、介质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7977.7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夏坤贤;张守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致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42 | 代理人: | 张平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获取 知识 证明 方法 设备 介质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获取零知识证明的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在区块链中存储数据的系统。该方法包括:证明节点将输入信息发送给多个处理节点;第一处理节点基于输入信息执行零知识证明的FFT计算,并且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四分量的一份;多个处理节点中除了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处理节点并行地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四分量的一份;多个处理节点中的每一个分别基于FFT计算的结果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五分量的一份;以及证明节点基于所述多个处理节点的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五分量的各个份确定该第一至第五分量,从而获得零知识证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获取零知识证明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的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在区块链中存储数据的系统。
背景技术
零知识证明是指证明者能够在不透露任何有用信息的前提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是正确的。在典型的零知识证明过程中,证明者声称某些公开参数符合某个论断,并且根据这些公开参数和某些私有参数,以某种算法生成零知识证明(ZKP)。验证者可以根据相应的算法,基于公开参数来验证该零知识证明,验证通过即认为证明者的该论断为真。
当前,零知识证明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多方计算、安全计算等领域。然而,对于很多零知识证明方法,如zk-SNARK(zero knowledge 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零知识简洁非交互式知识证明),在大电路情况下,证明生成时间很长,这将严重影响依赖于零知识证明的应用的实施。
ZCash是最早广泛应用zk-SNARK的数字货币。ZCash采用zk-SNARK技术,目的是彻底解决交易被追踪从而暴露用户隐私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获取零知识证明的方案,该方法通过分布式地执行部分零知识证明过程能够加快零知识证明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获取零知识证明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证明节点将输入信息发送给多个处理节点;第一处理节点基于输入信息执行零知识证明的FFT计算,并且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四分量的一份;多个处理节点中除了第一节点之外的其他处理节点并行地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四分量的一份;多个处理节点中的每一个分别基于FFT计算的结果确定零知识证明的第五分量的一份;以及证明节点基于所述多个处理节点的零知识证明的第一至第五分量的各个份确定该第一至第五分量,从而获得零知识证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的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以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被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区块链中存储数据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块链逻辑模块、接口模块和存储处理和证明模块,所述接口模块是所述区块链逻辑模块和所述存储处理和证明模块之间的接口,其中所述存储处理和证明模块被配置为:将要存储的原始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块,对所述原始数据的每个数据块分别进行标签计算以生成多层标签数据的对应数据块,对所述多层标签数据的对应数据块进行哈希计算,以产生对应的哈希数据块,对所述多层标签数据中的最后一层标签数据和所述原始数据进行编码计算以产生编码数据,将所述原始数据、所述哈希数据和所述编码数据分别构造Merkle树以产生原始数据Merkle树、哈希数据Merkle树和编码数据Merkle树,并且将原始数据Merkle树、哈希数据Merkle树和编码数据Merkle树的树根分别通过所述接口模块提交给所述区块链逻辑模块以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上。
利用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拆分零知识证明过程并将其一部分并行处理,加快了零知识证明的产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致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致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