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车载装置、服务器、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及记录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7878.9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并木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9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状态 判定 系统 车载 装置 服务器 方法 记录 介质 | ||
本发明为能更准确地掌握蓄电池的状态的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车载装置、服务器、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及记录介质。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具备车载装置和服务器。车载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的状态关联的物理量的物理量数据;判定部,其执行判定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判定处理;发送部,在所述判定处理中判定为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将所述物理量数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服务器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车载装置接收所述物理量数据;诊断部,其执行基于所述物理量数据来诊断所述蓄电池的异常的诊断处理,并生成表示所述诊断处理的结果的诊断结果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车载装置、服务器、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二手的蓄电池搭载于电动机动车(EV: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车(HV:Hybrid Vehicle)等的事例不断增加。因此,判定蓄电池的状态的技术的重要性增高。
作为这样的技术的一例,在日本国特开2013-092052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检测机构、设定机构及异常判定机构的蓄电池异常检测装置。检测机构检测蓄电池的电压。设定机构在从内燃机被操作成能够启动的状态起到车辆开始行驶的规定期间内,取得由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电压,基于该取得的电压来设定异常判定值。异常判定机构在车辆处于行驶中时由检测机构检测到的电压比异常判定值低的情况下,判定为正发生异常。
然而,上述的蓄电池异常检测装置是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并使用基于该电压而设定出的异常判定值来检测蓄电池的异常的装置,不是使用电压以外的物理量来掌握蓄电池的状态的装置。因此,该蓄电池异常检测装置在诊断蓄电池的异常之前不能准确地掌握蓄电池的状态,由此有可能不能准确地诊断蓄电池的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蓄电池的状态的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车载装置、服务器、蓄电池状态判定方法及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其具备车载装置及服务器,其中,所述车载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的状态关联的物理量的物理量数据;判定部,其执行判定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判定处理;以及发送部,在所述判定处理中判定为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将所述物理量数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服务器具备:接收部,其从所述车载装置接收所述物理量数据;以及诊断部,其执行基于所述物理量数据来对所述蓄电池的异常进行诊断的诊断处理,并生成对所述诊断处理的结果进行表示的诊断结果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蓄电池状态判定系统,在上述第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取得部作为所述物理量数据至少取得表示第一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的第一物理量时间数据、以及表示与所述第一物理量不同的种类的物理量即第二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的第二物理量时间数据,所述判定部在所述判定处理中判定至少由表示所述第一物理量的第一轴及表示所述第二物理量的第二轴规定的蓄电池状态判定空间内的表示所述蓄电池的运转履历的点的轨迹是否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所述发送部在所述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所述点的轨迹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将表示所述蓄电池的运转履历的运转履历数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一种车载装置,其中,所述车载装置具备:取得部,其取得表示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的状态关联的物理量的物理量数据;判定部,其执行判定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判定处理;以及发送部,在所述判定处理中判定为由所述物理量数据示出的物理量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向执行基于所述物理量数据来来对所述蓄电池的异常进行诊断的诊断处理的服务器发送所述物理量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78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部件压接装置以及部件压接方法
- 下一篇:线圈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