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26961.4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8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忠;赵鸿;苑利钢;李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付婧 |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编码 身份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荧光标识,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的荧光光谱;激光发射装置,基于第一编码信息,向装载于待识别目标上的所述荧光标识发射经过编码的激光脉冲序列;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荧光标识在所述激光脉冲序列的激发下产生的多组荧光光谱,分析所述多组荧光光谱得到第二编码信息;信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信息查询预设目标编码列表得到所述待识别目标的身份信息。采用本方案中的双编码方式,比单纯采用量子点荧光光谱编码方式增加了身份编码复杂性,强化了身份识别特征,增加了身份仿制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身份识别技术有着广泛应用,当前身份识别技术主要有无线电识别、毫米波识别、激光识别等技术。其中,采用激光识别技术的优点在于:(a)激光波长短,波束窄,能够获得更高的角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从而提高了系统识别的定位精度;(b)激光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抗原子辐射的能力,这对经常受到电磁干扰威胁的身份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c)激光信号传递通道窄,不易被探测,保密性好;(d)激光的调制速度快,大大缩短了识别时间,也为安全性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虽然采用激光识别技术的优点很多,但现有的激光识别技术,由于编码方式比较单一,存在着被干扰被欺骗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通过增加身份编码方式的复杂性,强化身份识别特征,增加了仿冒身份的难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包括:
荧光标识,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的荧光光谱;
激光发射装置,基于第一编码信息,向装载于待识别目标上的所述荧光标识发射经过编码的激光脉冲序列;
光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荧光标识在所述激光脉冲序列的激发下产生的多组荧光光谱,分析所述多组荧光光谱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信息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编码信息查询预设目标编码列表得到所述待识别目标的身份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编码信息,向装载于待识别目标上的荧光标识发射经过编码的激光脉冲序列;所述荧光标识在不同的激发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的荧光光谱;
接收所述荧光标识在所述激光脉冲序列的激发下产生的多组荧光光谱,分析所述多组荧光光谱得到第二编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编码信息查询预设目标编码列表得到所述待识别目标的身份信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中,采用经过编码的激光脉冲序列照射经过荧光光谱编码的荧光标识,荧光标识反馈回的编码信息组合的复杂程度更高。采用该方式,比单纯采用荧光光谱编码增加了身份编码复杂性,强化了身份识别特征,增加了身份仿制的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编码身份识别系统的结构图;
图2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量子点标识的荧光光谱波长进行编码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对量子点标识的荧光光谱波长进行编码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对量子点标识的荧光光谱强度进行编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