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25981.X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辉;李霖伟;杨毅彪;孙非;费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B82Y15/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赵江艳 |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荧光 物质 位移 流通 谐振腔 耦合 结构 | ||
1.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纳流通道(4)、环形谐振腔(5)和波导(6),所述纳流通道(4)和波导(6)分别设置在环形谐振腔(5)的两侧,且所述纳流通道(4)内填充含有荧光物质的生物溶液,
所述波导(6)远离荧光物质一侧的第二端口(2)设置有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第二端口(2)输出的光功率,进而测量荧光物质的位移;所述纳流通道(4)、环形谐振腔(5)和波导(6)的折射率为2.8~3.3;
所述生物溶液中荧光物质为量子点、荧光染料或上转换纳米粒子,所述荧光物质与环形谐振腔(5)的中心的水平距离为0~1μm;
所述纳流通道(4)、环形谐振腔(5)和波导(6)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纳流通道(4)和波导(6)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流通道(4)的宽度d1为50~150nm,两侧壁厚50~75nm,总宽度d5为150~3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流通道(4)内填充的生物溶液的折射率为1.3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流通道(4)与环形谐振腔(5)间距d2为150~2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谐振腔(5)的外径R1、内径R2分别为2.27~2.33μm、2.07~2.13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谐振腔(5)与波导(6)间距d3为200~30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测量荧光物质微位移的纳流通道-谐振腔耦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6)宽度d6为150~3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9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门窗开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碱性石墨烯锌铁合金电镀液及其电镀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