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检测车减震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25540.X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汪俊;郜金艳;龚小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B61K9/08;B60G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刘佳慧 |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检测 减震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检测车减震系统,包括四个减震单元和控制单元;减震单元包括两个垂直方向减震器、减震板和水平方向减震器;垂直方向减震器包括垂直减震壳体、垂直减震弹簧、导杆和垂直压力传感器;导杆相对于垂直减震壳体上下活动,压缩垂直减震弹簧,垂直压力传感器获取该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力参数并传输到控制单元;水平方向减震器包括水平减震壳体、活动板、两个水平减震弹簧和两个水平压力传感器;活动板左右移动,挤压一个水平减震弹簧,其相应的水平压力传感器获取该水平方向上的震动力参数并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工控机和两个电机驱动;工控机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机。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稳定检测车的行驶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检测车,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检测车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及城际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轨道机车运行时间长密度大,轨道难免会出现磨损引发各种安全隐患。为保证轨道交通的长时间通畅运行,轨道检测就成了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目前轨道检测主要采用人工检测和轨道检测小车检测方式。人工检测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检测人员人工成本高且检测精度受人员经验素质的影响。轨道检测小车比较方便,测量较快且比较精准,但是在轨道路基不平整的复杂条件下,轨道检测小车会产生颠簸。因此,需要在检测小车上安置减震器,来抑制检测小车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从而使得检测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减少晃动,保持良好的平稳性,更精确的进行后续的轨道检测操作。
现阶段,轨道检测小车减震设备主要常采用压缩弹簧。但是压缩弹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弹力会有衰减,对减震器的性能构成影响,弹簧的弹力控制的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全程上的实际需要。弹簧的刚性小时,虽然能产生良好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但它所能控制的能力有限,表现为振幅大,安全性不好。弹簧的刚性大时,启闭特性不好、灵敏度不高、用在垂向减震器时抗高频低幅振动性能不好,阻力图线呈摩擦型。
因此,亟待发明一种轨道检测小车减震系统,在轨道检测过程中减缓由路基平整等复杂情况下带来的检测误差,为保障行车安全、平稳、舒适和指导轨道养护维修奠定重要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检测车减震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检测车减震系统,用于轨道检测车的减震,轨道检测车具有车架和安装在车架底部的两个驱动轮和两个从动轮,驱动轮由电机驱动其转轴转动而进行行走,减震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减震系统包括四个减震单元和控制单元;四个减震单元与两个驱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一一对应;减震单元包括两个垂直方向减震器、减震板和水平方向减震器;垂直方向减震器包括垂直减震壳体、垂直减震弹簧、导杆和垂直压力传感器;垂直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垂直减震壳体内的顶端;导杆竖直设置,下部穿出垂直减震壳体,固定在对应轮上方的车架上;垂直减震弹簧位于垂直压力传感器与导杆之间,在检测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垂直方向震动力作用下,导杆相对于垂直减震壳体上下活动,压缩垂直减震弹簧,垂直压力传感器获取该垂直方向上的震动力参数并传输到控制单元;两个垂直方向减震器分别设置在对应轮上方的两侧;减震板水平固定在两个垂直方向减震器的垂直减震壳体上;水平方向减震器包括水平减震壳体、活动板、两个水平减震弹簧和两个水平压力传感器;水平减震壳体固定在减震板上;活动板沿纵向方向竖直设置在水平减震壳体中,可以左右移动,活动板将水平减震壳体分为两个减震室;两个水平压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活动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水平减震弹簧分别设于两个减震室中,位于水平压力传感器与水平减震壳体的侧壁之间,在检测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水平方向震动力作用下,活动板左右移动,挤压一个水平减震弹簧,其相应的水平压力传感器获取该水平方向上的震动力参数并传输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工控机和两个电机驱动;两个电机驱动分别控制两个驱动轮的电机;工控机接收垂直压力传感器和水平压力传感器的震动力参数,根据数据参数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电机,进而控制检测车的行走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5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