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铜冶炼烟尘碱浸制备高纯砷酸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5363.5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4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钟祥华;衷水平;刘文元;陈素余;吴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30/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冶炼 烟尘 制备 高纯 砷酸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铜冶炼烟尘碱浸制备高纯砷酸钠的方法,其是以铜冶炼厂闪速炉烟尘为原料主要原料,中性浸出后固液分离,得到中浸液和中浸渣;将中浸渣湿法磁选后固液分离,得到磁选渣;进一步将磁选渣湿法碱浸后固液分离,得到碱浸液;将碱浸液冷冻后,制得高纯砷酸钠晶体。本发明适用于铜冶炼高砷烟尘的开路提砷,可以实现烟尘中有价元素的富集和回收,其工艺流程清晰高效、资源利用率高,且经济实用、安全环保,具有良好的工业前景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纯度砷酸钠晶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铜冶炼烟尘碱浸制备高纯砷酸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铜冶炼工业中,普遍存在对资源的消耗量大、生产所需能耗高、二次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近年来,金属铜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铜烟尘为目前铜冶炼行业中主要废弃物之一,其中含有铜、锌、铅、铋等多种有价金属,合理回收这些有价金属,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铜冶炼工业中,不可避免导致有害元素的富集,如砷等。原料中砷含量的增加,导致铜冶炼阳极板砷超标,电解净液车间超负荷运转,砷处置难、费用高等问题,若不将砷单独处理,会使得砷在系统中的循环累积,因此,如何将砷开路处理,增加其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铜冶炼含砷物料的脱砷,现有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以高温处理为主的火法流程和以浸出为主的湿法流程。火法流程包括挥发焙烧法、还原焙烧法以及真空脱砷法等,因其操作较为简便,无需复杂的工艺流程,具有一点的广谱性,而被很多冶炼厂采用,主要缺点是脱砷不彻底,脱砷率不高,过程中产生的烟尘产生二次污染。湿法流程包括酸浸法、碱浸法以及氯化浸出法等,虽为单一浸出工艺,流程较长,产生的浸出液酸碱含量较高,不利于后续的萃取工艺流程,砷回收困难。当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湿法提砷虽然需要消耗一定的试剂,成本高,但仍为重要方法。通过酸浸法或碱浸法将砷浸出后,有价金属得到富集,返回熔炼炉熔炼。砷元素制备成砷酸钠等产品,直接销售,提高经济附加值。
当前,从烟尘中脱砷的学术论文和相关专利报道很多,但由于原料不同,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低;由于砷及其化合物绝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毒性,易对人体及环境产生危害,砷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趋势总体受到了一定限制,砷产品市场受到限制,但高纯度,毒性相对较低的砷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如,性质特殊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以及合金工业中,在玻璃工业,木材防腐剂,农药制备,合金,光电材料,医药合成中广泛应用。
根据某冶炼厂的生产规划,每年需要6万吨金属铜,即30万吨铜精矿(含砷0.9%~1.3%),砷以1%计,则含砷3000吨。2016年年处理砷达2600多吨,处理费用高达8000万元。若能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此高砷物料中的砷提取出来,提纯后销售,使得物料无害化,不但可以增加企业效益,减轻环境污染,而且避免砷在冶炼系统中恶性循环,避免后续阳极板砷超标、电解净液车间超负荷运转、砷无害化处置难等问题,并有效降低后续工段砷处理成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铜冶炼烟尘碱浸制备高纯砷酸钠的方法,冶炼烟尘中的有价元素得以富集,砷元素制成砷酸钠晶体,以便后续高附加值利用。该发明资源利用率高,工艺流程简单、高效,经济实用且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铜冶炼烟尘碱浸制备高纯砷酸钠的方法,以铜冶炼厂闪速炉烟尘为原料,中性浸出后固液分离,得到中浸液和中浸渣;将中浸渣湿法磁选后固液分离,得到磁选渣;进一步将磁选渣湿法碱浸后固液分离,得到碱浸液;将碱浸液冷冻后,制得高纯砷酸钠晶体。
进一步地,铜冶炼厂闪速炉烟尘中主要金属元素含量:Cu(19%)、Fe(15%)、S(8%)、As(5%)、Zn(3.5%)、Pb(2.5%),主要物相为水合硫酸铜、磁铁矿、三氧化二砷等,将烟尘置于干燥环境下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