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果实的保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4464.0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7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田世平;张占全;李博强;陈彤;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16;A23B7/00;A01N47/46;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果实 保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采后果实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溶液喷施于草莓果实表面。BITC溶液的浓度为50‑200μg/mL;其喷施量为每千克草莓果实15‑25mL。草莓果实自然发病率检测结果表明,BITC的喷雾处理可以有效抑制草莓果实采后病害(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蔬贮藏保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果实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草莓(Fragaria ananassa)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独特,富含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鞣酸、花青素和黄酮等多种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葡萄高7-10倍。草莓中富含的胡萝卜素与维生素A可缓解夜盲症,具有维护上皮组织健康、明目养肝、促进生长发育之功效,被誉为“水果皇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由于草莓果实属于浆果类,果皮脆弱、水分含量高,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造成病原真菌的侵染,从而引起腐烂变质。因此,采后保鲜期短成为限制草莓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延长草莓果实货架期,提高其商品价值,是草莓贮藏保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果蔬贮藏保鲜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ITCs)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一种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有机硫化合物,近年来受到营养学与预防医学界的高度重视。ITCs主要以葡萄糖异硫氰酸盐缀合物形式存在于十字花科蔬菜中,如西蓝花、卷心菜、芥蓝、花茎橄榄和抱子甘蓝等。现已发现约有100种ITCs,但在饮食中常接触并通过实验证明具有抗癌作用的ITCs主要包括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isothiocyanate,AITC)、苯乙基异硫氰酸盐(phenethyl isothiocyanate,PEITC)和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BITC是一种安全的植物源天然产物,目前并没有其在草莓保鲜领域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的新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的新用途包括下述至少一方面:
1)在防治灰霉病中的应用;
2)在制备防治灰霉病的产品中的应用;
3)在抑制灰葡萄孢菌中的应用。
所述灰霉病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
所述灰霉病具体可为草莓灰霉病、葡萄灰霉病、苹果灰霉病等;更进一步可为草莓采后果实发生的草莓灰霉病。
所述产品可为杀菌剂。
所述抑制灰葡萄孢菌具体体现在下述a)和/b):
a)抑制灰葡萄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b)抑制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草莓果实灰霉病病斑的扩展速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水果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溶液喷施于果实表面。
所述水果果实可为草莓果实、葡萄果实、苹果果实等。
所述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溶液中苯甲基异硫氰酸盐的浓度为50-200μg/mL,具体可为100μg/mL。
所述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溶液由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母液用水稀释后得到。所述苯甲基异硫氰酸盐(BITC)母液的浓度为0.1-0.2g/mL,其溶剂为无水乙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锌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编织袋智能印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