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4164.2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0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蔺诗祥;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7 | 分类号: | B24B7/17;B24B3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晏辉 |
地址: | 646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齿轮 加工 工艺 | ||
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工序,工序1,双端面平磨,同时平磨齿轮的两个端面;工序2,珩磨内孔,对内孔进行先粗后精的多工位流水线式协作的珩磨加工;在工序1之前,没有对齿轮两个端面进行车削的工序。本发明提高了端面的加工效率,更有利于控制两个端面的平行度公差,同时由于去除了车削工序,降低了齿轮的留磨余量,从而降低了成本;珩磨内孔采用多工位复合、流水线式协作的先粗后精的加工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珩磨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工,能够有效的提高内孔的粗糙度、圆度、圆柱度等指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对行星齿轮等内孔小、外型尺寸小的齿轮的在端面及内孔进行加工时,传统的加工方式是:对齿轮的两个端面分别进行车削后再分别平磨,最后还有多次磨内孔的工序。此工艺为了对齿轮两端面之间的厚度和端面圆跳动公差进行处理,设置了车削步骤,但是齿轮的留磨余量较多,而且需要对两个端面分别进行处理,加工效率较低;多次磨内孔的工序也需要分别进行,每次都要至少一台机器、一个工人,加工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留磨余量较多,多次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1,双端面平磨,同时平磨齿轮的两个端面;
工序2,珩磨内孔,对内孔进行先粗后精的多工位流水线式协作的珩磨加工;
在工序1之前,没有对齿轮两个端面进行车削的工序。
优选地,在工序1前,齿轮两个端面之间的厚度设置有留磨余量。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工序1中,采用双端面磨床对齿轮的两个端面进行平磨。
优选地,经工序1处理后,齿轮两个端面的平行度公差0.005mm。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工序2中,采用多工位立式珩孔机珩磨内孔。
优选地,经工序2处理后,齿轮内孔表面粗糙度Ra0.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相对于原先的对齿轮两个端面分别进行车削和平磨,本发明采用双端面磨床对齿轮的两个端面同时进行平磨操作,提高了加工效率,也有利于控制两个端面的平行度公差,同时由于去除了车削工序,降低了齿轮的留磨余量,从而降低了成本。2、珩磨内孔采用多工位复合、流水线式协作的先粗后精的加工方式,不仅可以提升珩磨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工,能够有效的提高内孔的粗糙度、圆度、圆柱度等指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齿轮加工工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一种小型齿轮加工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1,双端面平磨,同时平磨齿轮的两个端面;
工序2,珩磨内孔,对内孔进行先粗后精的多工位流水线式协作的珩磨加工;
在工序1之前,没有对齿轮两个端面进行车削的工序。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齿轮两个端面及内孔的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具体来说,针对端面,去掉了车削工序,对齿轮的两个端面同时进行平磨;针对内孔,进行先粗后精的多工位流水线式协作的珩磨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41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