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3784.4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4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宗玉;海明雷;魏建华;尹骥;俞海洲;王勇;张春锋;许邹;李庆鸿;于凯文;苏瓅;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预制 连接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管状接头,一端嵌入到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的顶部,并与第一预制桩主筋固定连接,第一管状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部;第二管状接头,一端嵌入到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底部,并与第二预制桩主筋固定连接,第二管状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部;套管,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管状接头的另一端外表面和第二管状接头的另一端外表面,且套管与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固定连接。本发明减小了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和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斜向接桩的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时间,且便于设置止水片,利于底板止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桩作为常用桩,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当实际工程需要斜向压桩时,由于吊桩不易控制斜向角度,从而影响桩间点位对接,导致施工接桩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斜向接桩简单、施工时间短、成本低的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和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所述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和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内部分别具有第一预制桩主筋和第二预制桩主筋,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管状接头,一端嵌入到所述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预制桩主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部;
第二管状接头,一端嵌入到所述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预制桩主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部;
套管,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另一端外表面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另一端外表面,且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外径和第二管状接头的外径分别小于所述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径和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伸出段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的伸出段的长度之和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与所述第一管状接头和所述第二管状接头采用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第二管状接头和套管均为钢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围护桩和圈梁,所述围护桩竖直地穿设在土层内,所述围护桩的顶部经所述圈梁与所述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混凝土预制桩连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第一管状接头和第二管状接头分别与第一预制桩主筋和第二预制桩主筋连接,然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分别形成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和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
S2、将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按设计角度压入土层至一定深度;
S3、在所述第一管状接头的外伸段加装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通过套管套设在第一管状接头的外伸段外表面和第二管状接头的外伸段外表面,并焊接牢固;
S4、待设定时间后,继续将第一节混凝土预制桩按设计角度压入设计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5、基坑开挖之前,设置围护桩和圈梁,使第二节混凝土预制桩的顶部经所述圈梁与所述围护桩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3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激光雷达抗干扰方法、激光雷达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