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3403.2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曹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8D7/10;B01D49/00;F23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材 煅烧 余热 转移 烟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属于排烟设备领域,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可以通过共湿热导网的设置,在钢材煅烧进行烟气排放时,传热丝管将烟气中的热量吸附并传导至外去热通道内,经由流动的去热液体带走,加湿丝管可以吸附去热液体并将其转移至传热丝管内,在高温下,传热丝管内的去热液体蒸发以蒸汽的形式进入到烟气通道内,进而同时实现热量由内向外的转移,以及去热液体从外向内的转移,进而有效提高对于烟气的降温加湿效果,从而提高烟气内固体颗粒的附着力,有效提高烟气排放的安全性和以及被微粒吸附丝粘附的效率,显著提高烟气排放前的洁净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烟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
背景技术
煅烧炉,是一种对炭素原材料(如焦炭、无烟煤等)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原材料性能的热工设备。用于炼铁,回收稀有金属,催化剂生产,改善环境,生产特种化工品的设备。炭素原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煅烧的特点。
由于炭素原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碳,其具有可燃性,因此在整个煅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和空气直接接触,以减少氧化损失。可见煅烧以采取间接加热方式为宜,在直接加热时要尽可能建立还原气氛,对过剩空气量进行严格控制。炭素原材料都含有一定量的挥发分,这是一种发热量很高的可燃成分。在煅烧过程中挥发分逐渐排出,如能加以利用,可以回收可观的热量,降低煅烧的热耗;但如利用不善,也会带来堵塞和损坏设备以及污染环境的弊端。
煅烧炉在煅烧时,会产生许多富含固体颗粒的烟气,含有固体颗粒的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极易导致空气中PM2.5含量过高,对于空气产生较大的污染,因而在排放前需要进行固体颗粒的分离,同时由于煅烧炉温度较高,因而其煅烧产生的烟气,温度也很高,导致存在发生爆炸的威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它可以通过共湿热导网的设置,在钢材煅烧进行烟气排放时,传热丝管将烟气中的热量吸附并传导至外去热通道内,经由流动的去热液体带走,加湿丝管可以吸附去热液体并将其转移至传热丝管内,在高温下,传热丝管内的去热液体蒸发以蒸汽的形式进入到烟气通道内,进而同时实现热量由内向外的转移,以及去热液体从外向内的转移,进而有效提高对于烟气的降温加湿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烟气排放的安全性和以及被微粒吸附丝粘附的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材煅烧的余热转移式排烟管道,包括安装在煅烧设备上端的排烟管道,所述排烟管道入口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排烟管道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排烟管道内部开凿有外去热通道和烟气通道,所述外去热通道和烟气通道不相通,所述外去热通道位于烟气通道外侧,且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外去热通道相通,所述外去热通道内部通过进液管通入有去热液体,所述外去热通道和烟气通道之间的内壁嵌设有多个内导热隔板,多个所述内导热隔板内嵌设有共湿热导网,一半所述共湿热导网位于外去热通道内,另一半所述共湿热导网位于烟气通道内,可以通过共湿热导网的设置,在钢材煅烧进行烟气排放时,传热丝管将烟气中的热量吸附并传导至外去热通道内,经由流动的去热液体带走,加湿丝管可以吸附去热液体并将其转移至传热丝管内,在高温下,传热丝管内的去热液体蒸发以蒸汽的形式进入到烟气通道内,进而同时实现热量由内向外的转移,以及去热液体从外向内的转移,进而有效提高对于烟气的降温加湿效果,进而有效提高烟气排放的安全性和以及被微粒吸附丝粘附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所述外去热通道和烟气通道之间的内壁上的多个内导热隔板相间分布,使得多个共湿热导网相互穿插,进而有效降低多个共湿热导网之间的空白的间隙,有效保证共湿热导网热转移以及湿气转移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在钢材煅烧时所排出烟气的热量,同时提高其湿气,进而有效提高进行烟气排放时的洁净度以及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3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校园穿梭防控系统
- 下一篇:不锈钢生产中的含氟酸洗钝化废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