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式用于电梯门间隙及电梯井道壁强度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2016.7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9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涛;沈俊华;阮一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G01N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用于 电梯 间隙 井道 强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用于电梯门间隙及电梯井道壁强度测量装置,它由壳体、气动驱动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气动驱动系统由螺盖、推板、气缸、微型增压气泵、管路、溢流阀等组成,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池、电机、MCU芯片、AD芯片、直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电路板、输入键盘、显示屏、电源开关等组成;所述的壳体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本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测量精度高的优点;解决了测量电梯最不利点处间隙和电梯井道壁强度的传统方法的工作效率低、操作不便、测量精度低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用于电梯门间隙及电梯井道壁强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规定,当电梯门关闭后,电梯门的间隙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的点,前条所述的间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
传统的电梯门间隙的测量方法是:一般用手以约150N的力在门扇底部拉开门扇,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相应的间隙。也可以用测力计(如带有读数的弹簧称)进行测量,但在实际操作时,测力计在电梯门上不易安装,且需要至少2名人员共同操作,工作效率低,操作不便,测量精度低。
当前已有一些专门开发的用于电梯门最不利点处间隙测量的专用装置,虽然具有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设备复杂、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差的缺点。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规定,电梯井道壁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即用一个300N的力,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垂直作用在井道壁的任一点上,弹性变形应不大于15mm;对于层门地坎下的电梯井道壁,弹性变形应不大于10mm。
对电梯井道壁强度进行测量时,当前缺少可在电梯使用现场方便使用的、专门用于测量井道壁的强度的专用测量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手持式用于电梯门间隙及电梯井道壁强度测量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用于电梯门间隙及电梯井道壁强度测量装置,它由壳体、气动驱动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气动驱动系统由螺盖、推板、气缸、微型增压气泵、管路、溢流阀等组成,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池、微型增压气泵的电机、MCU芯片、AD芯片、直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电路板、输入键盘、显示屏、电源开关等组成;所述的壳体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壳体正面设有显示屏、电源开关及输入键盘,壳体侧面设有矩形孔,矩形孔下方设有便于插入电梯门间隙的固定插板,所述的气缸固定于壳体内部,气缸的柱塞经矩形孔伸出壳体并采用外端面面积为5cm2的螺盖与推板固定接连(不计螺盖外端面上孔、凹陷对外端面面积的影响),壳体内设有直线位移传感器,该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经矩形孔伸出壳体并采用螺钉与推板固定接连,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测量杆随动于气缸柱塞的伸缩动作;壳体内还设有电池、微型增压气泵、管路、溢流阀、电路板、MCU芯片、AD芯片、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电路板等。
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由电池、微型增压气泵的电机、MCU芯片、AD芯片、直线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电路板、输入键盘、显示屏、电源开关等组成,所述的电池分别与微型增压气泵的电机、压力传感器、直线位移传感器、AD芯片及MCU芯片电路连接以提供电源,其中AD芯片与压力传感器、直线位移传感器、MCU芯片电路连接,MCU芯片与微型增压气泵、电磁阀、输入键盘及显示屏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2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