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21533.2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2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腾;章青;孟翔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机器人 过程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控制方法,本方法通过SolidWorks三维软件二次开发技术,遍历出工件上所需焊接的所有焊缝,根据遍历出的焊缝数据确立机器人焊接焊缝上各点时末端的位置与姿态后并进行机器人逆解运算得到机器人焊接焊缝上各点时的各关节转角数据,将这些关节转角数据作为机器人控制指令的参数来生成控制机器人工作的焊接程序。本方法进行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时,机器人焊接具有多条焊缝的工件,焊接程序全部自动生成,无需对各焊缝逐一操作,高效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机器人离线编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机器人的离线编程的办法,是使机器人焊接程序的编制、焊缝轨迹坐标位置的获取、以及程序的调试均在一台计算机上独立完成,不需要机器人本身的参与。离线编程软件以文本方式为主,编程员需要熟悉机器人的所有指令系统和语法,还要知道如何确定焊缝轨迹的空间位置坐标,因此,编程工作并不轻松省时。随着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多数可在三维图形环境下运行,获取焊缝轨迹的坐标位置通常可以采用“虚拟示教”的办法,用鼠标轻松点击三维虚拟环境中工件的焊接部位即可获得该点的空间坐标,然后自动生成机器人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控制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编程效率。然而机器人在焊接时,对于一个复杂工件的焊接,工件上不止一个焊缝,使用传统离线编程方法需要手动点击每一条焊缝,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结果可视的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焊接机器人焊接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打开需要焊接的工件的三维模型并在工件的三维模型上添加需要焊接的焊缝,在SolidWorks三维软件里新建装配体模型并把焊接机器人和需要焊接的工件的三维模型导入该装配体模型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装配体模型中调整好机器人相对于工件的位置;
步骤二、使用C#编程语言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具体过程如下:
遍历装配体模型里工件上的所有焊缝,得到该焊缝的焊缝曲线;读取工件上所有焊缝的数据,每条焊缝的数据包括焊缝曲线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位于焊缝曲线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一点的坐标,焊缝曲线长度S、焊缝的类型以及相交形成焊缝曲线的两个相交面的单位法向量;
步骤三、计算焊缝曲线上所有离散点的三维坐标,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将焊缝曲线离散成多个点,并使在焊缝曲线上每相邻两个离散点的之间的焊缝曲线长度都为L,离散点个数N=焊缝曲线长度S/L;
第二步,若焊缝曲线的类型为直线,使用焊缝曲线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列出该焊缝曲线的空间参数方程为(X,Y,Z)=(x(t),y(t),z(t)),其中0≤t≤1,(X,Y,Z)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t为该参数方程的自变量,x(t),y(t),z(t)分别是三个以t为自变量的坐标函数,X=x(t),Y=y(t),Z=z(t),根据t计算出该直线上点的坐标(X,Y,Z);
如果焊缝曲线的类型为圆弧,使用焊缝曲线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位于焊缝曲线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列出该焊缝曲线的空间参数方程为(X,Y,Z)=(x(t),y(t),z(t)),其中0≤t≤1,(X,Y,Z)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t为该参数方程的自变量,x(t),y(t),z(t)分别是三个以t为自变量的坐标函数,X=x(t),Y=y(t),Z=z(t),根据t计算出该圆弧线上点的坐标(X,Y,Z),同时计算出该圆弧的圆心坐标为(Xc,Yc,Z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15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