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0428.7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彩;庞景宾;徐少辉;张文军;陈玉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嘉定区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生化 处理 装置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罐体;其内设置内环,内环的下侧设置导流伞;内环的底部与导流伞之间具有间隙,导流伞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导流伞的上侧区域内,在内环内侧、内环外侧与封闭罐体之间分别形成好氧区、缺氧厌氧区,导流伞的下侧区域形成沉淀区;好氧区内设置深水浅曝单元,还设置污泥回流单元;沉淀区内设置水力旋流单元,其与罐体底部的排泥口配合将污泥排出;罐体上的污水进水口连通至好氧区和/或缺氧区;导流伞的顶端与净化水出水口连通,用于澄清处理水。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闭式污水生化处理工艺。该装置及工艺环保安全,实现缺氧、厌氧、好氧的全生化流程循环,可提高生化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好氧生化处理是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是在生化池中引入污水、接种微生物的污泥和空气,在适当的温度和氧含量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降解消耗有机物。基本流程是如图1所示,其中:A为缺氧厌氧区,用于水解和反硝化。或置于前端,或置于后端,或前后端均设置;池中或有填料供微生物附着,设有搅拌机促使反应传质均匀;O为好氧生化池常称为好氧区或曝气区,通常为敞开式浅池系统,以利曝气;内置曝气装置,有外置鼓风机供气;二沉池将生化池混合液沉淀澄清,出水或经深度处理外排;沉淀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部分外排,部分回流至曝气池。
存在问题是:1、生化池水力停留时间很长,一般生活污水需要数小时,工业污水需要数日,致使占地面积巨大;二沉池是浅池结构,占地面积同样比较大;2、池面巨大,导致废气外溢,面源空气污染严重;3、池面巨大,导致水流短路,传质不均,曝气很快溢出,气、液、固(微生物)接触时间短,充氧及生化效率低下;4、池面巨大,相应的散热大、不利保温,尤其寒冷地区,致使生化过程停滞;5、各处理单元的布置为平面叠加,未能充分利用空间。
中国专利文献CN102583736B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循环流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和装置,其生化池包括缺氧区、厌氧区和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协同处理区,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协同处理区通过推流曝气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无泵内循环,与传统技术相比有很大改进。但该技术方案的自循环只存在于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协同处理区,并没有实现全流程的生化流程的循环;而且,整个生化池仍是传统的开放性池体,存在VOCs废气无组织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式的,缺氧、厌氧、好氧全生化流程循环的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工艺,该装置及工艺环保安全,实现缺氧、厌氧、好氧的全生化流程循环,可提高生化效率、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闭式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内环,所述内环的下侧设置导流伞;所述内环的底部与导流伞之间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隙,所述导流伞与罐体的内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隙;
所述导流伞的上侧区域内,在内环内侧、内环外侧与封闭罐体之间形成两个分区,分别为好氧区、缺氧厌氧区,所述导流伞的下侧区域形成沉淀区;所述缺氧厌氧区包括上部的缺氧区及下部的厌氧区,缺氧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厌氧区;
所述好氧区内设置深水浅曝单元,所述深水浅曝单元与厌氧区连通,且与罐体外的气源连通,用于形成压差使厌氧区的污水回流至好氧区,进而使污水在缺氧区、厌氧区、好氧区之间回流;
所述好氧区内还设置污泥回流单元,所述污泥回流单元与沉淀区连通,且与罐体外的气源连通,用于抽取沉淀区的污泥回流至好氧区并曝气活化污泥;
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水力旋流单元,所述水力旋流单元与罐体底部的排泥口配合将污泥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科石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04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上下料车
- 下一篇:一种镁合金熔剂废渣生产微量复合肥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