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8748.9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黎祖金;李辉;赵华斌;杨清阁;窦勇芝;宋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 主分类号: | H01Q15/14 | 分类号: | H01Q15/14;H01Q1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创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7 | 代理人: | 张宇锋;刘欢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ast 反射 单元 自适应 连接 机构 更换 方法 | ||
1.一种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翻转移除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单元角点处小面板;
安装力系转换装置,所述力系转换装置包括:第一手拉葫芦、第二手拉葫芦、第三手拉葫芦、第四手拉葫芦和第五手拉葫芦;
建立F1受力体系:
将第一手拉葫芦连接在第一主索的索体和第一个面板下节点之间,将第四手拉葫芦连接在第二主索的索体和第二个面板下节点之间;
建立F2受力体系:
将第二手拉葫芦连接在第一个面板上节点与第六主索的索头之间,将第三手拉葫芦连接在第二个面板上节点与第三主索的索头之间;
建立F3受力体系:
将第五手拉葫芦连接在第三个面板下节点与第四主索的索头之间;
其中,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对应位置的索节点盘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主索、第二主索、第三主索、第四主索、第五主索和第六主索,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位于第一主索与第二主索之间的位置;其中,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对应位置的背架上设置有第一个面板上节点和第二个面板上节点,第一个面板上节点与第一主索同侧,第二个面板上节点与第二主索同侧;其中,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对应位置的背架上设置有第一个面板下节点、第二个面板下节点和第三个面板下节点,第一个面板下节点与第一主索同侧,第二个面板下节点与第二主索同侧,第三个面板下节点位于第一主索与第二主索中间位置且靠近索节点盘;
调整反射面面板端轴的位置,包括:通过控制第二手拉葫芦和第三手拉葫芦以调节F2,通过F2调整反射面面板节点轴至中心位置;
反射面面板重力转换至相邻索体上;
拆除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
安装新自适应连接机构并与节点盘紧固连接;
力系转换装置解除并翻转恢复反射面单元角点处的小面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拉葫芦、第二手拉葫芦、第三手拉葫芦、第四手拉葫芦和第五手拉葫芦的两端分别通过吊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拆除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单元角点处的面板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安装吊点;
爬升吊篮安装并爬升至施工位置;
待更换连接机构两侧各安装一套吊篮并加固吊篮,用于载人施工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吊点包括:第一吊点、第二吊点和第三吊点;
在第六主索的索头位置安装第一吊点;
在第五主索的索头位置安装第二吊点;
在第三主索的索头位置安装第三吊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
爬升吊篮安装在第二吊点上并爬升至施工位置;
第一简易吊篮安装在第一吊点;
第二简易吊篮安装在第三吊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将FAST反射面单元1#连接机构更换成0#连接机构,其中,1#连接机构为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0#连接机构为新自适应连接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FAST反射面单元自适应连接机构更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在将FAST反射面单元0#连接机构更换成1#连接机构,其中,0#连接机构为待更换自适应连接机构,1#连接机构为新自适应连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未经柳州欧维姆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87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