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及主动智慧充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17471.8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1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姜锋;顾洪林;杨明;陆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洲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卫麟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用性 联网 网关 供电系统 主动 智慧 充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及主动智慧充电方法,本发明利用标准USB接口连接太阳能光伏板、适配器和/或调试设备,将其电压调节至标准的5伏电压实现电能供给。本发明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还进一步根据环境采样单元和电池采样单元所获得的外部环境光强、外部环境温度、电池电压、电池温度设定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和电池的最大电流时间,由此对电池进行高效率的充电。本发明能够自适应不同规格太阳能光伏板,并选择最好的充电时机,在最优的电池电压,最大的太阳能输出,适当的温度,最大的充电电流下主动充电,实现一次性快充满充锂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及主动智慧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网关是一种可以实现感知网络和基础网络以及不同类型的感知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既可以实现广域互联,也可以实现局域互联的网络设备。
现在传统的网关供电设备多为太阳能供电和市电的形式,用这些方法的网关充电设备,调试维护时需要独立用不同的连接器口,且只能适配与接口规格匹配的输入端设备(如5V或12V或24V等(定额功率)输出设备)。
现有的网关充电的锂电充电系统,只能在电池电压不足时被动充电,充电电流小而固定,几乎每天都需要进行充电。因此,现有设备电池寿命会大大降低。其充电效能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经常不能将电池充满电,因而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在连续阴雨天气被动充电时,还会导致电池充电电量不够,电池过放。严重时可能发生设备因电量不够自动关机。
现有物联网网关锂电设备充放电整个生命周期通常只有3年(600次充放电循环)。而相应的物联网设备产品一般要求达到10年以上工作年限,所以用这些充电系统,会严重破坏设备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现有设备需要将锂电设计成可维护的形式,因而会增加系统设计成本,降低系统的稳定性,并增加客诉及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及主动智慧充电方法。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其包括:
标准USB接口,其用于连接太阳能光伏板、适配器和/或调试设备;
网关供电输入板,其连接所述标准USB接口,用于接收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或适配器的电信号;
电池采样单元,其用于采集电池电压、电池温度;
环境采样单元,其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光强、外部环境温度;
控制单元,其连接所述电池采样单元、环境采样单元、标准USB接口,用于根据电池电压、电池温度、外部环境光强、外部环境温度设定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和电池的最大电流时间,还用于根据所述调试设备的调试信号调试其内部数据;
充电单元,其连接电池、网关供电输入板和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关供电输入板由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或适配器所获取的电信号,根据控制单元所设定的电池的充电电压、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和电池的最大电流时间对电池进行充充电。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其中,所述网关供电输入板还在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适配器与充电单元之间设置有自适应模块,所述自适应模块用于将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适配器所输入的电信号的电压调整至5伏,输出5伏电信号至充电单元。
可选的,如上任一所述的高可用性物联网网关的供电系统,其中,所述自适应模块包括:
电压比较器,其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或适配器,用于比较所述太阳能光伏板和/或适配器所输入的电信号是否大于5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洲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洲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