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7230.3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元定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B08B3/02;B08B3/10;B08B3/14;B02C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6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垃圾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清洗仓和粉碎仓,清洗仓底端连接有导料管,导料管的输出端与粉碎仓连接,清洗仓内表面底端安装有滤网,导料管连接于滤网下端,清洗仓内部设置有扰流杆,清洗仓上端连接有盖板,盖板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与扰流杆连接,粉碎仓底端内表面设置有粉碎杆,粉碎仓底端外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粉碎杆连接。本发明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进行污杂物分离后的建筑工件等由导料管导入粉碎仓进行粉碎加工,其形成的金属碎末可进行回收再加工,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在逐年提高,施工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施工工艺的改革,高层建筑的出现,新工艺施工的推广,又促进了建筑施工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建筑工件,部分建筑工件为一次性使用,而大部分建筑工件在使用完成后可进行拆解回收再利用,但该类建筑工件使用后含污量大,或直接与建筑垃圾共同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用于建筑垃圾的回收设备对该类工件的回收难度较大,使用针对性不足,由于其含污量大,因此清理难度大,并且缺乏相应的集中处理措施,回收效果和加工效率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回收设备使用针对性不足,清理难度大,并且缺乏相应的集中处理措施,影响回收效果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施工用建筑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清洗仓和粉碎仓,所述清洗仓底端连接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的输出端与粉碎仓连接,所述清洗仓内表面底端安装有滤网,所述导料管连接于滤网下端,所述清洗仓内部设置有扰流杆,所述清洗仓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表面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扰流杆连接,所述粉碎仓底端内表面设置有粉碎杆,所述粉碎仓底端外表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粉碎杆连接,所述粉碎仓外表面设置有外槽,所述粉碎仓一表面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与外槽位置相适应,所述粉碎仓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一侧表面连接有导流管,所述清洗仓一侧表面连接有导流槽,所述导流管的输出端与导流槽连接,所述导流槽一侧表面连接有若干喷头,所述喷头的输出端设置于清洗仓一侧内表面,所述导流管一侧表面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输出端与粉碎仓连接,所述外槽一侧表面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与水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网底端连接有若干滑块,所述清洗仓底端内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利用该种滑动配合结构能够对滤网进行抽拉导出。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一侧表面连接有第一控制阀,进行清洗水源的导流控制。
优选地,所述盖板表面设置有进料管,可进行建筑垃圾的导入。
优选地,所述水箱上表面连接有注水管,便于进行清洗水源的添加。
优选地,所述回流管一侧表面连接有第二控制阀,进行回流水的导流控制。
优选地,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增压泵,所述导流管与增压泵连接,作为清洗水源导出的驱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粉碎仓底端连接有排料管,对处理完成的建筑工件进行导出回收。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横向可移动的滤网,可对其抽拉导出,滤网用于对清洗后的建筑工件进行阻隔,清洗污水得以下渗,形成对污杂物的分离,并且清洗污水可由滤板进行过滤,利用回流管导回,进行循环利用,使用更为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元定,未经陈元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2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