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17072.1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翔;程强;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4 | 分类号: | E02D13/04;E02D5/38;E02D5/5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呼和浩特市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5107 | 代理人: | 刘志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混凝土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钢管混凝土桩技术领域,包括钢管桩体和撑紧机构。钢管桩体包括无缝钢管和连接钢管,两根无缝钢管首尾相接处套接在无缝钢管的两端。撑紧机构包括连接环、第一安装杆、挡板、第一弹簧、第二安装杆、撑紧轴和第一连接块,第一安装杆的一端固定于连接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块,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安装杆的内,第二安装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块,另一端固定于无缝钢管,撑紧轴设置在第二安装杆的内,撑紧轴贯穿无缝钢管的管壁,挡板设置在第一弹簧和撑紧轴之间。通过上述结构钢管桩体实现自动找正,进而浇注后的混凝土厚薄相同,钢管桩体与地面呈垂直状态,钢管桩体承载力不会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混凝土桩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管混 凝土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用混凝土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 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难用,造价低廉等优点,已广泛用于 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还常用于边坡及 基坑支护的抗滑或隔水。在软土覆盖层很厚的地区建造超高层建筑, 以及建造跨水桥梁、码头等重要建筑时,常采用50M~70M的超长 桩。实践证明,超长桩的承载能力常常由桩身强度控制,在地基对桩 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之前桩便由于桩身长度的不足而破坏了,为了充 分发挥超长桩的承载能力,常采用钢管混凝土桩。
目前钢管混凝土桩施工时通常是先在钢管的管脚布设三角架及 定位器,然后在把钢管布以及三角架和定位器同时插入到底孔内,三 角架和定位器为了给插入底孔内的钢管定位,但是由于底孔的深度较 长,三角架和定位器安装在钢管的底端,当钢管到达底孔底端时三角 架和定位器往往不能使整个钢管处于底孔的中间位置,这就导致钢管 安装到底孔出现偏心,从而导致后期底孔与钢管之间浇注的混凝土薄 厚不均匀,进而导致承载力大大下降,而且整个钢管相对于地面不是 垂直的,进一步造成载力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桩结构,旨在 改善钢管安装到底孔出现偏心,导致后期底孔与钢管之间浇注的混凝 土薄厚不均匀,承载力大大下降,整个钢管相对于地面不是垂直的, 进一步造成载力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桩结构,包括 钢管桩体、撑紧机构、上拉机构和上顶机构,其中,钢管桩体是钢管 混凝土桩的主要支撑组成部分,撑紧机构把钢管桩体撑紧在地面上的 底孔内,使钢管桩体位于底孔的正中心,上拉机构实现上拉撑紧机构 上的挡板,实现撑紧机构的打开,上顶机构实现给上拉机构提供向上 的顶力,方便上拉机构的上拉,节省力气,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钢管桩体包括无缝钢管和连接钢管,所述无缝钢管至少设置 有两根,相邻两根所述无缝钢管的首尾相接位置套接在所述无缝钢管 的两端,相邻两根所述无缝钢管的首尾相接位置留有焊缝,所述无缝 钢管插接在所述连接钢管的一侧的管壁上开设有点焊孔。
所述撑紧机构包括连接环、第一安装杆、挡板、第一弹簧、第二 安装杆、撑紧轴和第一连接块,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无缝钢管的中 心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环,另一端固定 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杆的内 部,所述第二安装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一 安装杆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无缝钢管的内壁,所述撑紧轴 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杆的内部,所述撑紧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 侧贯穿所述无缝钢管的管壁,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撑 紧轴之间,所述挡板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挡板上开设有过孔。
所述上拉机构设置于所述撑紧机构的顶端,所述上拉机构包括安 装块、传动螺母、丝杆、第二连接块,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无 缝钢管,所述传动螺母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无缝钢管的一 端,所述丝杆与所述传动螺母螺纹传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端部转 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安装于所述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