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16789.4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5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乐;苏莘;魏亚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弧线 自动 跟踪 补偿 装置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算法上采用通过投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阻尼电阻求解电容电流;硬件上采用4个ARM核和8个DSP核的高性能控制器,通过多个控制核的分工协调,完成传统上需要多种控制器才能完成的繁琐任务,该装置遵循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最全面的IEC61850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从80年代便开始了配电网采用消弧线圈研究,并研制了诸多消弧线圈补偿装置,在电力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1)精确、方便的电容电流实测方法;(2)智能电网背景下的消弧线圈补偿装置的智能化发展。
针对当前消弧线圈补偿装置的发展关键技术,本文将根据简便的调整中性点接地阻抗的电容电流测量方法,采用单芯集结了4个ARM核和1个DSP核的高集成度控制器,研发新型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该装置遵循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最全面的IEC61850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装置的算法上采用投、切消弧线圈的阻尼电阻所形成的回路求解电容值,从而得到电容电流。所采用的电路符合实际情况,没有做过多的近似假设,具有较好的精度,而且实现过程中不需要调整消弧线圈的电感等复杂步骤,实现简单方便。
硬件采用高性能的66AK2H14芯片作为主控制器,研发新型的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相较于一般的控制器,66AK2H14芯片具有如下突出特征:
(1)单芯集结了4个ARM核和8个DSP核,芯片内部的多个控制器可以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换,并共享外设,避免了多个控制器各自所需的配套过多带来的弊端。
(2)提供全面、灵活的以太网支持。IEC61850当前采用以太网作为通信网络,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作为间隔层的智能电子设备,需要具备同时接入到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而且SV、GOOSE网存在各自组网或多网合一等多种模式,对以太网接口要求较高。
(3)6AK2H14芯片内部集结了两个以太网通信接口,刚好适应所需接入的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同时两个以太网接口分别提供5个端口和3个端口,从硬件层面满足以太网的接口数量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结构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所述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结构设计图,66AK2H14内部集结4个ARM核和8个DSP核,充分利用ARM核专长于事务管理和DSP专长于计算分析的特点。ARM能方便地移植Linux等操作系统,主要满足装置功能的多样化;而DSP实现装置的实时操作和计算等功能,主要满足装置的实时性功能。
结合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所需完成的功能,合理分配各个控制核的任务,如图1所示(其中阴影部分为66AK2H14芯片自身已有的功能),各个控制核的主要任务与供能如下所述。
ARM1作为整个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主控制器,负责装置的整体功能管理和各个控制核的功能协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6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