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6732.4 | 申请日: | 202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陆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G06Q10/02;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耿锟锟 |
地址: | 214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化 远程 学科 协作 诊疗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平台:建立一个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包括数据交互的云平台和医生端的各种终端设备;步骤2:制定管理流程:在云协作平台上建立一个MDT系统管理流程;步骤3:组建团队:在云协作平台上建立一个集合多家医院、多科室资深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并将每个专家擅长的领域等信息录入云协作平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具备可以持续地让众多专家常态化的开展远程协作讨论,并能够持续地跟进随访病人的情况,为医院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综合诊疗云平台,同时交流方式多样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
背景技术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简称MDT,是现代医学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是多个学科专家打破以往以治疗手段分科的旧的机制,共同讨论、综合评估,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经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推广MDT诊疗模式。但是目前国内大多医院现在开展的MDT是由相关科室发起,多科室专家在会议室线下集体讨论,大多临床医疗专家工作繁忙,很难经常聚齐,导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很难常态化开展,而且交流的方式单一,多是口头交流,协作讨论后很少随访总结,也难以进行相应资料保存,为此提出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具备可以持续地让众多专家常态化的开展远程协作讨论,并能够持续地跟进随访病人的情况,为医院MDT多学科协作诊疗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综合诊疗云平台,同时交流方式多样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国内大多医院现在开展的MDT是由相关科室发起,多科室专家在会议室线下集体讨论,大多临床医疗专家工作繁忙,很难经常聚齐,导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很难常态化开展,而且交流的方式单一,多是口头交流,协作讨论后很少随访总结,也难以进行相应资料保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可视化远程多学科协作诊疗云平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平台:建立一个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包括数据交互的云平台和医生端的各种终端设备;
步骤2:制定管理流程:在云协作平台上建立一个MDT系统管理流程;
步骤3:组建团队:在云协作平台上建立一个集合多家医院、多科室资深专家组成的MDT团队,并将每个专家擅长的领域等信息录入云协作平台;
步骤4:发起预约:由相关科室在平台上组建用于交流的房间或群,然后将患者的各种病史资料上传到房间或群资料中,接着根据患者情况在平台发起相应的线上讨论预约申请;
步骤5:同意预约:相关专家根据自身情况同意相应的申请,同意后便加入相应的房间或群,然后在线初步审阅病史资料,并且可以发送文字、语音、视频等进行留言讨论;
步骤6:参与讨论:相关专家事先在线详细审阅病史资料,在约好的线上时间进入云协作平台进行视频讨论,如果相关专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参加,可以提前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发送个人诊疗意见,最终相关科室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诊疗方案;
步骤7:信息汇总:记录保存讨论内容和最终结果,相关科室通过大数据方法挖掘相关疑难病例的诊疗经验,汇总总结。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1中,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数据交互处理功能的设备。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3中,专家信息以个人档案的形式进行记录保存。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4中,预约申请包括预约线上讨论的详细时间,以及讨论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67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促进皮肤微循环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圆棒四辊矫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