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炼炉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5296.9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曹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优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4/14 | 分类号: | F27B14/14;F27B14/20;F27B14/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纯 |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炼炉 | ||
本发明涉及熔炼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熔炼炉,包括支撑架和安全阀,该熔炼炉还包括支撑机构、液压机构、承载机构、熔炼机构、驱动机构、喷炎机构、密封机构,支撑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内,承载机构转动连接在支撑机构的上端,液压机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上,且液压机构的后端与承载机构转动连接,熔炼机构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内,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上端,喷炎机构固定连接在驱动机构的下端,安全阀固定连接在喷炎机构的上端,密封机构固定连接在喷炎机构的下端,且密封机构通过锁扣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的上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熔炼炉的加温,缩短金属熔炼的时间,同时提高熔炼炉的聚温性,降低热量的散失,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炼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熔炼炉。
背景技术
金属制造业一直都是国内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熔炼、切割和打磨是金属制造过程中最常用的几种加工方法,在金属熔炼过程中,熔炼炉是最常用的金属熔炼设备,熔炼炉通过高温加热将金属锭融化成金属浆液,然后将金属浆液注入相应的模具中,完成金属的加工,但是目前的熔炼炉的加温方式单一,聚温性不高,在熔炼的过程中会散失掉大量的热,所以就必须延长金属熔炼的时间才能到达金属熔炼的目标状态,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熔炼炉,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熔炼炉的加温,缩短金属熔炼的时间,同时提高熔炼炉的聚温性,降低热量的散失,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熔炼炉,包括支撑架和安全阀,该熔炼炉还包括支撑机构、液压机构、承载机构、熔炼机构、驱动机构、喷炎机构、密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内,所述承载机构转动连接在支撑机构的上端,所述液压机构的前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机构上,且液压机构的后端与承载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熔炼机构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内,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喷炎机构固定连接在驱动机构的下端,所述安全阀固定连接在喷炎机构的上端,所述密封机构固定连接在喷炎机构的下端,且密封机构通过锁扣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的上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熔炼炉,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熔炼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左顶盖、右顶盖和轴承,所述左顶盖和所述右顶盖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的上端,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一个轴承固定连接在左支架和左顶盖之间,另一个轴承固定连接在右支架和右顶盖之间,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内,所述液压机构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轴承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熔炼炉,所述液压机构包括固定块、液压杆和转动杆,所述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支架和所述右支架前端的下侧,所述液压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液压杆的前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的外侧,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液压杆的后端,所述承载机构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熔炼炉,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桶、驱动架、转动轴和锁槽,所述驱动架固定连接在承载桶下端的后侧,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轴分别固定连接在承载桶上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锁槽设置有四个,四个锁槽周向设置在承载桶的上端,所述驱动架转动连接在转动杆的中部,两个所述转动轴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轴承内,所述熔炼机构固定连接在承载桶内,所述密封机构包括锁定杆,所述锁定杆设置有四个,四个锁定杆分别卡设在四个锁槽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熔炼炉,所述熔炼机构包括熔炼釜、出浆嘴和电热架,所述熔炼釜上端的前侧设置有出浆嘴,所述电热架固定连接在熔炼釜的外侧,所述电热架固定连接在承载桶内,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密封套和密封板,所述密封套套设在熔炼釜上端的外侧,所述密封板卡设在出浆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优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优易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5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5G抗反射激光器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警示射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