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PET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4694.9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4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肖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3/20 | 分类号: | C08G63/20;C08G63/672;C08G63/7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段力 |
| 地址: | 05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pet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PET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改性PET树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催化剂、助剂、第三单体多元醇;所述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02‑1.32)。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重量的190~320ppm,所述催化剂为乙二醇锑;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催化剂重量的10~30倍;所述助剂为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所述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中磷酸三甲酯的重量分数为1500~2500ppm;所述第三单体多元醇的加入量为乙二醇摩尔量的500~1500ppm;所述第三单体多元醇为丙三醇、木糖醇、山梨糖醇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改性PET树脂聚酯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改性PET树脂。
背景技术
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具有良好的成纤性、耐磨性、低吸水性、电绝缘性及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初期PET几乎都用于合成纤维,80年代以来,PET作为工程塑料有突破性的发展,相继研制出成核剂和结晶促进剂,目前在纤维、包装瓶、薄膜、工程塑料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产量远高于其他热塑性聚酯。
但是,由于苯环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PET大分子链中的酯基无法发挥对水分的吸附作用,使得PET材料的吸湿性较差;此外,PET材料还存在韧性差、不透明、透气差、易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等改性方法对PET材料的热性能、结晶性能与机械性能等进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PET树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性PET树脂,由以下原料制备而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催化剂、助剂、第三单体多元醇;
所述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02-1.32)。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重量的190~320ppm,所述催化剂为乙二醇锑;
优选的,所述助剂的加入量为催化剂重量的10~30倍;所述助剂为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所述磷酸三甲酯的乙二醇溶液中磷酸三甲酯的重量分数为1500~2500ppm;
优选的,所述第三单体多元醇的加入量为乙二醇摩尔量的500~1500ppm;所述第三单体多元醇为丙三醇、木糖醇、山梨糖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三单体多元醇为丙三醇与山梨糖醇的混合物,所述丙三醇与山梨糖醇的摩尔比为1:(2-8)。第三单体多元醇的加入,能够在PET树脂中形成以多元醇为中心的三维支链网状结构,从而使PET分子链长度大幅度提高,同时PET分子链间的结合作用力增加。进一步的,丙三醇与山梨糖醇的复配,能够在PET树脂中分别以丙三醇、山梨糖醇为中心,形成完全不同的三维支链网状结构,由于丙三醇与山梨糖醇羟基数量、位置不同,以其为中心的网状结构之间空间阻力降低,两两互补,协同增效,使PET分子链间的结合更加紧密,PET树脂的性能显著提高。
优选的,本发明中还含有聚四氢呋喃,所述聚四氢呋喃的加入量为对苯二甲酸重量的500~900ppm。聚四氢呋喃的加入,能够镶嵌在PET树脂中形成两相形态结构。进一步的,第三单体多元醇与聚四氢呋喃协同,能够与以多元醇为中心的三维支链网状结构相互作用,硬链段的PET分子多支链将软链段的聚醚嵌段相互缠绕,进一步提高了聚酯的热性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改性PET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Y1酯化阶段: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催化剂、助剂、第三单体多元醇混合,进行酯化反应,酯化温度240~260℃,酯化压力0.15~0.21MPa,酯化时间为2~5h;
Y2预聚阶段:酯化结束后,开始抽真空,在压力2600~3200Pa、温度268~275℃下进行预缩聚反应40~8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4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