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1787.6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崔逸南;崔新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3/20 | 分类号: | F03D13/20;F03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轮 系统 联接 支撑 结构 型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其包括: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和支撑结构(300)。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的多个小机组(400)固定在支撑结构(300)上,支撑结构(300)是一种空间框架结构,与塔架通过联接部件(200)构成固定联接。支撑结构(300)位于所述的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的中间,四根支柱与联接部件(200)及底部回转支承(600)构成四棱台形状。这种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利于支承结构的布置,且能有效减少塔架承受的弯矩载荷,从而降低塔架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
背景技术
风电发展至今,机组大型化(单机容量增加)是解决机组开发成本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海上风电项目的不断开展使得机组大型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传统的单一叶轮的风电机组的发展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机组载荷急剧增加,超长、超重叶片和超大扭矩给机组中的各个部件(如变桨执行机构,支撑结构等)的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等带来了很多难题。
多叶轮风电系统是将多个叶轮安装在同一个支撑结构中实现风能到电能转换的系统。多叶轮风电系统相比于传统单一叶轮的风电系统,无需使用超长、超重的叶片,也避免了超大扭矩的出现,为风电机组大型化、降低机组开发成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与传统的单一叶轮风电机组类似,随着机组的大型化,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叶轮尺寸和支撑结构高度也逐渐增加。高塔架带来的结果是塔架底部需要承受巨大载荷,塔架的直径需要足够的大来增加承载能力,塔架的这种调整带来的成本提升是难以被接受的。CN205533018 U、CN 108368821 A、CN 102269113 A等专利发明中提及的多转子(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使用的依然是传统单一叶轮风力发电机组使用的塔架支撑型式,当机组容量增加时,这种塔架依旧会使机组成本飙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利于支承结构的布置,降低塔架受到的弯矩载荷,从而降低塔架的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其包括: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支撑结构(300)。
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各由两根支柱组成,支柱截面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前支柱(101)、后支柱(102)的上端与联接部件(200)固定联接,联接部件(200)可以有一组或多组。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的多行小机组(400)固定在支撑结构(300)上,支撑结构(300)是一种空间框架结构,与塔架支柱通过联接部件(200)构成固定联接。所述联接部件(200)与支撑结构(300)的联接位置不低于支撑结构(300)空间框架结构上最低一行布置小机组(400)的高度。
所述前支柱(101)的两根支柱位于支撑结构(300)迎风面的前方,后支柱(102)的两根支柱位于支撑结构(300)背风面的后方。支撑结构(300)位于所述的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的中间,四根支柱与联接部件(200)及底部回转支承(600)构成四棱台形状。塔架支柱的下端与位于整个系统底部的回转支承(600)联接。
所述前支柱(101)、后支柱(102)与回转支承(600)平面的夹角(501和502)均小于90°。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支撑结构(300)和所有小机组(400)在偏航系统的驱动下一起进行偏航对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一组或多组联接部件(200),在联接部件(200)的前方和后方(来风方向)由塔架的支柱与回转支承(600)平面夹角小于90°的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利于多叶轮风电系统支承结构(300)的布置,且能减少塔架的弯矩载荷,降低塔架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
- 下一篇:汽车漆的调色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