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1556.5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1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捷夫;杨巍;潘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B47/28 | 分类号: | B23B47/28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零件 端面 成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所述的成组钻模包括底板、支撑杆、支撑螺栓、凸夹板、凹夹板、螺栓、螺母、钻帽和定位销。该成组钻模以待加工零件的已加工孔为基准,并通过凸夹板和凹夹板组成的固定装置来固定待加工轴类零件。本发明通过一次装夹可连续加工多个轴类零件,加工效率高;同时定位时考虑到基准统一,避免基准转换误差;加工方法考虑到深孔排屑因素,在钻孔前基于钻帽预钻定心坑,有效防止了深孔钻孔时出现的孔偏等现象;钻孔时拆卸钻帽,避免钻屑堆积在钻帽内损伤内孔表面或折断钻头,钻模与零件外圆接触面间设置橡胶垫,避免损伤零件外圆的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轴类零件成组钻模,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在机加领域中应用广泛,如图1所示,轴类零件端面有两个孔B和孔C需要进行加工,两个待加工孔B和孔C直径为2mm、深度为20mm,属于典型的深孔特征,要求孔B和孔C对称位于已加工孔A两侧,现有加工方法采用拼装夹具钻孔,所用的定位方法以底面F、侧面D和外圆E为基准加工。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①现有定位方法由于基准不统一会出现基准误差累计,容易造成孔B和孔C相对孔A位置偏移,引起相关尺寸超差,同时该装夹定位方法对零件摆放位置要求较高;②待加工轴类零件的外圆E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现有方法为直接刚性接触夹紧,容易划伤外圆表面;③引用拼装夹具具有拼装质量不稳定、拼装周期长、生产准备时间长、拼装夹具笨重、工人安装拆卸劳动强度大、拼装夹具制造成本和保管成本均较高等问题;④若零件数量多,逐个零件装夹加工效率低;⑤现有拼装为防止孔位钻偏,采用钻套定位,钻套与待加工零件端面接触,增加排屑深度和难度,经常出现钻屑排出困难导致划伤孔面、钻头折断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该成组钻模以孔A为基准,一次装夹可连续加工多个零件,同时橡胶垫与轴类零件外圆E接触,避免损伤外圆E表面质量,该成组钻模可实现快速更换、调整迅速、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基准统一、定位准确的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轴类零件端面孔的成组钻模,包括底板1、支撑杆2、支撑螺栓3、凸夹板4、凹夹板5、螺栓6、螺母7、钻帽8和定位销9。
所述底板1两端分别设有螺纹通孔。所述支撑杆2下部依次设有定位凸台2-1和支撑凸台2-2;支撑杆2底端设有外螺纹,支撑杆2通过螺纹配合与底板1一螺纹通孔连接,使定位凸台2-1与底板1上表面接触。所述支撑螺栓3与底板1另一螺纹通孔连接,使支撑螺栓3顶端与支撑凸台2-2上表面相平。
所述凸夹板4和凹夹板5侧面均设有半圆形凹槽,将凸夹板4的凹槽和凹夹板5的凹槽相对布置,二者组成具有圆柱形中空结构的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待加工轴类零件。凸夹板4和凹夹板5的一端均设有位置对应的通孔,二者通过螺栓6、螺母7配合连接固定;凹夹板5另一端设有带通孔的旋转凸台5-6,凸夹板4另一端设有带通孔且可嵌入旋转凸台的凸耳4-6,凸夹板4和凹夹板5分别通过凸耳4-6和旋转凸台5-6套在支撑杆2上,并可绕支撑杆2的轴线旋转。
所述钻帽8为圆柱形空心结构,钻帽8圆周面上设有与待加工零件已加工孔A对应的通孔E8-1,钻帽8顶部设有与待加工零件待加工孔B和孔C相对应的通孔F8-2。将钻帽8套在待加工零件上,所述定位销9通过通孔E8-1插入已加工孔A中进行定位,对待加工零件预钻定心坑。
优选地,所述的凸夹板4和凹夹板5的凹槽数量均为3个,每个凹槽的表面均设有橡胶垫,以避免刚性接触划伤外圆E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5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