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1142.2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小畠启志;安藤阳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 主分类号: | F16D3/205 | 分类号: | F16D3/2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球销式 等速 万向节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由连接角的变化所导致的强制力的产生进行抑制,从而具有较高的耐久性的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由于内滚子(32)与限制部(36a)的、耳轴(24a)的中心轴线(C3)方向上的空隙(CL)被设定为,大于连接角为6°时的耳轴(24a)与内滚子(32)的接点(T)的往复移动量、且小于滚动体(34)的凸形长度(Ls)的值,因此内滚子(32)不会抵接于限制部(36a),此外还抑制了与滚动体(34)的圆筒状外周面、即滚动面发生边缘接触的情况。由此,抑制了从内滚子(32)被施加的强制力,从而获得了较高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不损害耐久性的条件下减小强制力的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具备:三个耳轴(突起),其从被安装在脚轴上的内轮向外周侧被突出设置,并分别具有凸状外周面;三个滚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三个耳轴的顶端部支承;圆筒状外轮,其对所述三个滚子进行收纳,且所述内轮在所述圆筒状外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以能够相对移动且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被嵌入至所述圆筒状外轮内。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即为这种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63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中,伴随着和所述脚轴(内轮)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圆筒状外轮的旋转中心线之间的角度相对应的连接角的变化,所述耳轴的凸状外周面与所述滚子之间的接点也会在所述耳轴的突出方向上发生位移。滚子由在径向上夹着作为滚动体而发挥功能的多条滚针的内滚子以及外滚子而构成。在该外滚子的耳轴顶端侧的端部处形成有朝内的凸边部,在外滚子的耳轴根部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卡环,从而使滚针以及内滚子相对于外滚子的移动被限制。
然而,当和所述脚轴(内轮)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圆筒状外轮的旋转中心线之间的角度相对应的连接角发生变化时,存在内滚子与外滚子的三球销的突出方向的空隙被堵塞,以使得内滚子与外滚子的凸缘部抵接而产生强制力,进而使得耐久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将以上的实情作为背景而被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由连接角的变化所导致的强制力的产生进行抑制,从而具有较高的耐久性的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主旨涉及一种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其中,(a)所述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具备:内轮,其被安装在脚轴上;三个耳轴,其分别具有凸状外周面,且从所述内轮向外周侧而被突出设置;三个滚子,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所述三个耳轴支承;圆筒状外轮,其对所述三个滚子进行收纳,所述内轮在所述圆筒状外轮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以能够进行相对移动且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方式而被嵌入至所述圆筒状外轮内,所述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的特征在于,(b)所述滚子具有:内滚子,其具有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而与所述耳轴的凸状外周面嵌合的圆筒状内周面;外滚子,其为圆环状,并经由多条圆柱状滚动体而被所述内滚子支承;限制部,其从所述耳轴的顶端侧的所述外滚子向内周面侧一体地突出,以对所述多条圆柱状滚动体以及所述内滚子的移动进行限制,(c)所述内滚子与所述限制部的、所述耳轴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空隙被设定为,大于连接角为被预先设定的连接角时的所述耳轴与所述内滚子的接点的往复移动量、且小于所述圆柱状滚动体的凸形长度。另外,该三球销式等速万向节的所述连接角例如为,所述圆筒状外轮的所述旋转轴线与所述内轮的旋转轴线所成的角。此外,例如,所述三个滚子中的每一个除了具有作为第一限制部的所述限制部之外,还具有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外滚子向内周面侧突出、且在该外滚子的轴向上相对于该第一限制部而以预定的间隔分离,所述第二限制部与所述第一限制部协同动作,并在所述轴向上对位于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之间的所述多条圆柱状滚动体以及所述内滚子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空隙相当于,从所述第一限制部以及第二限制部之间的所述预定的间隔减去所述内滚子的轴向长度而得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1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