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芬顿反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10215.6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9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 发明(设计)人: | 南照东;王训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10;C02F1/72;C02F101/30;C02F101/3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na fe 掺杂 氮化 碳芬顿 反应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芬顿反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尿素、Fe(NO3)3·9H2O和Na2S·9H2O溶于水中,室温下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得到混合液;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在60-90℃的条件下加热蒸发;
(3)将步骤(2)蒸发所得固体在氮气气氛中,以3-6℃/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450-600℃,恒温2小时,得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
其中,Fe(NO3)3·9H2O、Na2S·9H2O的摩尔比为1~3:3~1;
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具有二维纳米片状结构,Fe和Na元素均匀地分布在氮化碳片层上,且存在介孔和片状颗粒聚集体形成的狭缝状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尿素、Fe(NO3)3·9H2O、Na2S·9H2O和水的摩尔比为416 : 1-3: 3-1 : 55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液的蒸发温度为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升温速率为6℃/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热温度为550℃。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芬顿反应催化剂。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是片状结构,Na和Fe在氮化碳上分布均匀,Zeta电势(-42) - (-46)毫伏,比表面积12-20米2/克。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的Na和Fe共掺杂氮化碳芬顿反应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染料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染料是阳离子亚甲基蓝。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有机染料溶液pH范围7-11;亚甲基蓝浓度100-200 毫克/升;催化剂用量0.1-0.3克/升;双氧水浓度50-200 毫摩尔/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02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藏红花葡萄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氢气瓶存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