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分区/容积法计算复核海绵指标的计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9082.0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4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开;赵赛;赵荣;李世峰;王卿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10/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微分 容积 计算 复核 海绵 指标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分区/容积法计算复核海绵指标的计算方法,按照地块地形、建筑物、现状管网及相关设施,细分排水分区到微分区,通过划分微分区进行细化统计下垫面面积及LID设施的调蓄水量,能够准确判断LID设施的蓄水容积与实际地表径流汇入量匹配情况,避免设计蓄水容量与实际蓄水量之间产生较大偏离值,并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措施,指导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充分发挥每个LID单体的作用避免出现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的LID单体,或避免设实际蓄水量达不到计蓄水容量而出现达不到既定地表径流控制目标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分区/容积法计算复核海绵指标 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指标设计计算,特别是小区、公建等地块的海绵城市指标计算一般采用 分区/容积法计算,其主要计算方法和步骤:
1)根据地形高低、现状雨水管网等因素,以排水管网主、主干道为边界,划分排水分区。结合排水分区内的现状地形地貌进行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海绵设施的布置;
2)计算海绵化改造后各汇水分区及小区的综合径流系数,可根据不同下垫面的径流 系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3)海绵设施的调蓄容量为调蓄类海绵设施的蓄水能力,如调蓄池的有效容积、下沉 式绿地的面积×蓄水深度等;
4)海绵化改造后各分区达到径流控制率要求能够承担的降雨量采用计算公式(1):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2。
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α根据计算的各分区能够承担的降雨量或小区综合能够承担的降 雨量查询所在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降雨量对应关系曲线得出;
6)污染物SS的去除率可采用(2)式计算:
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LID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2)
7)如果计算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无法达到规划指标,有条件的则继续增设调蓄型 海绵设施,如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或设调蓄池,直到满足目标要求。
现有的计算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该种方法只能较粗的划分排水分区,将设置有LID分区的地表径流按照全部汇入 LID中计算,而未设置的则按不能汇入LID进行计算。
2)无法判断排水分区内的地表径流能否全部汇入LID设施内,或汇入下游LID内,每个LID设施的蓄水能力与实际地表径流汇入量是否匹配也无法判断。
3)粗略的计算指标导致设计蓄水容量与实际蓄水量有较大的偏差,设置的调蓄池的 容积也容易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的消峰效果;设计计算过程中无法发现问题,不能够采 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微分区/容积法计算复核海绵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 精确计算复核海绵指标,引导优化海绵设施的布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微分区/容积法计算复核海绵 指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七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9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