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酵素制备方法及其在苹果生产上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8655.8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2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丰国;石琰璟;杨美林;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丰国 |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00;C05G5/2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酵素 制备 方法 及其 苹果 生产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化肥用量的复合微生物酵素及其制备方法,准备原料,各原料占总重量百分比为:大豆汁3%,鱼浸膏3%,蔬菜10%,红糖5‑10%,其余为水;混合后放入密闭容器,填充度80%,前期温度45℃发酵,每隔8小时采用内置搅拌器搅拌20分钟并放气,直至pH降为4.0;再置于自然温度下室温发酵至pH值3.6‑3.9左右。该酵素用于苹果生产每年仅需复合植物酵素20公斤和28公斤全营养化肥,省略掉成吨的土杂肥和商品有机肥,节约人力投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少肥料施用量,增产,提高果实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降低肥料用量的复合微生物酵素制备方法及其在苹果生产中的应用的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施肥方案是化学肥料配合土杂肥与商品有机肥,但是由于施肥量大,在当前人工成本高、肥料价格偏高、但农产品价格不高的形式下,农民收益普遍较低。目前肥料成本约占整个农业生产成本的50%以上,节约肥料的施用量能极大提高农产品的收益率。且化学肥料使用有局限性,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和烧籽烧苗现象;如若使用时期不当,也会造成倒伏、贪青晚熟的现象。土杂肥和商品有机肥虽然肥效稳定,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但由于施肥量大,导致劳动力和机械成本过高。N,P,K是植物生长所需求的主要营养元素。土壤中磷元素和钾元素并不缺乏,只是土壤中的P,K处于难溶解或者矿化的状态,无法被植物直接吸收。近年来研究表明,内生于某些植物体内的内生菌可以难溶解和矿化的P、K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营养成分。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植物的内生菌具有固氮功能,可以利用空气中的N2,起到少施甚至不施氮肥的作用[4]。除此之外,植物内生微生物还具有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促生物质,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辅助补充植物所需的其它养分的作用。更有很多微生物兼具溶磷、解钾、固氮、分泌促生物质、抑菌这5项功效中的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能力。这就为我们利用植物发酵生产促生酵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发明旨在利用天然植物的内生菌发酵生产复合微生物酵素,以期达到降低化肥、土杂肥和有机肥施用量,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业生产价格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酵素制备及其在苹果生产上的应用的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少常规肥料(化肥、土杂肥、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并且提高苹果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
本发明一种降低化肥用量的复合微生物酵素各原料占总重量百分比为:大豆汁3%,鱼浸膏3%,蔬菜10%,红糖5-10%,其余为水。
本发明复合微生物酵素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准备原料,各原料占总重量百分比为:大豆汁3%,鱼浸膏3%,蔬菜10%,红糖5-10%,其余为水;
步骤2:混合后放入密闭容器,填充度80%,前期温度45℃发酵,每间隔8小时采用内置搅拌器搅拌20分钟并放气,直至pH降为4.0;
步骤3:再置于自然温度下室温静置发酵至pH为3.6-3.9,并不再下降为止。该复合酵素经培养可在MRS培养基上生长出以乳酸杆菌为主导的菌群,菌体密度达到108CFU/mL以上(图1)。经16S rDNA V3-V4区宏基因组测序,表明该发酵液形成以乳酸杆菌和醋酸杆菌为主导的菌群。该酵素发酵所需的蔬菜外植体经过0.1%升汞消毒,无菌水冲洗后,其切口处能够产生可以在以Ca3(PO4)2为唯一P源、钾长石为唯一钾源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群落,并可在无氮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图2),表明该植物内生菌具有解磷溶钾和固氮的功效,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所含有的细菌可以在Ca3(PO4)2、钾长石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上生长,并在无氮培养基和以磷酸钙为唯一磷源的培养基上形成透明圈(图3),表明该复合酵素具有溶磷解钾固氮的效果。经HPLC分析该酵素含有微量GA和IAA(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丰国,未经李丰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86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