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检测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5938.7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中民眼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14 | 分类号: | G01N3/14;G01N3/04;G01N3/06 |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张立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镜 静态 变形 检测 方法 及其 设备 | ||
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设备,包括支架、水平滑轨,及对称设置于水平滑轨两端的两组移动座、镜腿夹紧机构、导轮、砝码及牵引线,所述移动座卡设于水平滑轨上沿其做滑动配合,该移动座上旋转设置有周转轴,所述周转轴上设有镜腿夹紧机构,所述两组导轮位于两组移动座相互远离的移动方向一侧,该导轮外周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牵引线一端与砝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轮环槽与移动座固定连接。利用该设备,取待检测眼镜,于距离镜腿尾端30毫米处做标记。记录左右镜腿上标记之间的距离为L1,然后将眼镜两铰链螺丝处连线,记录该连线至眼镜鼻梁中心点的距离为D1;然后,眼镜固定于检测设备拉伸一分钟,取下测量L2,D2值,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镜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检测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眼镜开度,指的是眼镜左右两镜腿相对之间的打开角度。在长期佩戴过程中,一些佩戴者的面部较宽,驱使两镜腿过度打开(开度变大),镜框、镜腿处于静态变形状态,一些质量不佳的眼镜,在这种状态下,恢复形变能力差,摘下眼镜后,也无法恢复原来的开度。
因此,在眼镜质检环节,需要模拟镜腿过度打开,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测量其静态变形量。而简单的检测方案和设备,会因为力的作用点、传力方案的设置不佳等因素,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检测方法及其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设备,包括支架、水平滑轨,及对称设置于水平滑轨两端的两组移动座、镜腿夹紧机构、导轮、砝码及牵引线,所述移动座卡设于水平滑轨上沿其做滑动配合,该移动座上旋转设置有周转轴,所述周转轴上设有镜腿夹紧机构,所述两组导轮位于两组移动座相互远离的移动方向一侧,该导轮外周面上设有环槽,所述牵引线一端与砝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导轮环槽与移动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砝码驱动移动座沿水平滑轨滑动,导轮的设置使得砝码下坠的重力转换为水平方向的拉力。设置的周转轴,使得镜腿随移动座扩张时,镜腿夹紧机构可以随周转轴旋转改变角度,适应夹持点的位置角度变化,避免折弯镜腿。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水平滑轨上设有中心轴线,所述移动座对应中心轴线处设有牵引环,所述周转轴圆心点位于中心轴线上,所述导轮环槽外周面与中心轴线相切,所述牵引线穿过环槽沿中心轴线与牵引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轮、牵引线、移动座、周转轴、镜腿夹紧机构等部件与滑轨的中心轴线对应设置,力的传递路径统一,尽量避免产生分力,砝码下坠的力量最大化转为拉力,使得检测结果更为精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镜腿夹紧机构包括螺栓、及周转轴上沿径向设置的镜腿插槽,所述周转轴上设有贯穿镜腿插槽的螺孔,所述紧固件设置于螺孔内做螺纹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镜腿插槽沿周转轴径向设置,夹紧时,镜腿标记点处于轴心处,与中心轴线对应。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砝码竖直下方的撤力台,该撤力台包括水平撑板、固定支撑脚及活动抽块,所述水平撑板与固定支撑脚铰链连接,并搭设于活动抽块上,该活动抽块呈圆台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撤力台,用于在眼镜夹持好之前支撑砝码,夹持好后,缓缓移出活动抽块,水平撑板一端沿活动抽块的斜坡面下滑,撤去对砝码的支撑力。避免挂发明时产生瞬间大于砝码重量的冲击力,影响检测精准性。
一种眼镜开度静态变形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待检测眼镜,于距离镜腿尾端30毫米处做标记。记录左右镜腿上标记之间的距离为L1,然后将眼镜两铰链螺丝处连线,记录该连线至眼镜鼻梁中心点的距离为D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中民眼镜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中民眼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5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