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怠速噪声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4677.7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冯雷;田静;周彬彬;张静;胡庆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H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郭春芳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优化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包括:
在预设测试环境中对待检测车辆的预设部件进行屏蔽断开操作,以获取对应的目标噪声;
根据所述目标噪声和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各噪声的噪声贡献量;
根据所述噪声贡献量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的噪声优化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预设测试环境中对待检测车辆的预设部件进行屏蔽断开操作,以获取对应的目标噪声,包括:
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在动力总成热机及怠速工况下的总噪声;
屏蔽所述待检测车辆的排气口,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所述动力总成热机及怠速工况下的分离排气口噪声;
屏蔽所述待检测车辆的排气口和排气消声器,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所述动力总成热机及所述怠速工况下的分离排气口噪声;
屏蔽所述待检测车辆的排气口和排气消声器,并断开排气吊耳,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所述动力总成热机及怠速工况下的排气结构噪声;
屏蔽所述待检测车辆的排气口和排气消声器,并断开排气吊耳、动力总成悬置及管路,获取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所述怠速工况下的动力总成辐射噪声;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噪声和预设声压公式通过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各噪声的噪声贡献量,包括:
根据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通过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各噪声的噪声贡献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测试环境为将待检测车辆放置在目标消声室内,并将所述待检测车辆的车轮置于轮毂实验平台上;
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都通过采集装置在预设噪声采集位置采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通过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各噪声的噪声贡献量,包括:
根据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通过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排气口噪声对应的排气口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消声器辐射噪声对应的排气消声器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吊耳结构噪声对应的排气结构噪声声压级、所述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声压级和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声压级;
通过预设关系公式分别获得所述排气口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消声器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结构噪声声压级、所述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声压级和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声压级对应的声音能量,所述预设关系公式反映声音能量与声压级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公式;
根据各声音能量确定所述待检测车辆在怠速工况下各噪声的噪声贡献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怠速噪声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通过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排气口噪声对应的排气口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消声器辐射噪声对应的排气消声器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吊耳结构噪声对应的排气结构噪声声压级、所述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声压级和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声压级,包括:
基于所述预设噪声采集位置分别采集所述总噪声、所述分离排气口噪声、所述分离排气消声器噪声、所述排气结构噪声以及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对应的实际声压;
根据预设参考声压和所述实际声压利用所述预设声压公式获得所述排气口噪声对应的排气口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消声器辐射噪声对应的排气消声器噪声声压级、所述排气吊耳结构噪声对应的排气结构噪声声压级、所述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辐射噪声声压级和所述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对应的动力总成结构噪声声压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6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