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04472.9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5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李中原;王帅;杜玉宇;刘德建;孙佳阳;吕素;李宁;仝新辉;杨宇;郭瑞;朱仰贺;朱晨源;张炎萌;徐海霞;谷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955 | 分类号: | G06F16/955;G06F16/26;G06T17/00;G06Q10/20;G06Q50/06;H02B3/00;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智能 变电站 二次 设备 去向 可视化 展示 主动 方法 | ||
1.一种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采集:虚拟现实扫描点云数据采集;具体是:利用虚拟现实扫描技术快速对现场实际环境进行点云数据采集,并同时利用全景相机对现场进行高清全景拍照,实现数据的采集;
(2)三维建模;
(3)三维模型美化;
(4)Dwg图纸的数据提取:Dwg数据提取形成光纤电子编码、电缆电子编码;具体是:将dwg图纸导入解析模块中,提取出dwg格式图纸中的数据形成一个一个可以拖动并进行关联的数据,提取光纤相关的数据形成电子版数据编码,命名格式为“光纤号+终点屏柜+终点装置+端口号”,提取电缆相关图纸数据形成电子版数据编码命名格式为“电缆号+终点屏柜+端子名称+端子号”;
(5)数据关联:scd文件解析虚端子数据;3ds文件解析;光纤电子编码、电缆电子编码、虚端子分别与屏柜三维模型图关联;具体是:scd文件导入解析模块解析虚端子之间的连接关系;3ds文件导入解析模块进行解析;关联配置模块实现了虚端子与三维模型图中光口的进行关联,实现了光纤电子标签与三维屏柜模型图的光口关联,实现了电缆电子标签与三维模型图的电缆关联,关联完的屏柜三维模型图形成一个个统一格式的数据文件;
(6)二维码标签的生成;
(7)可视化展示:手持终端app通过扫描屏柜二维码进行展示屏柜三维模型及触摸展示光纤与电缆去向;
解析模块分为四部分:a.解析dwg文件并一键生成电子编码模块、b.解析SCD模块、c.解析.3ds模块、d.关联配置模块;此四个模块执行以下详细步骤:
a、将dwg格式的文件导入之后创建库文件,以只读的方式进行读取库文件的块表,遍历块表中的text文本字符串,存储成一个.ini格式的文本,按照表格形成一个一个电子编码;
b、SCD文件根据IEC61850规约,解析XML文本文件,形成表结构的形式;
c、3ds三维图形文件结构是由块组成,直接调用openGL控件,对3ds格式的文件进行解析;
d、关联配置模块:电子编码、虚端子,3d模型文件都是有数据属性的,创建数据关联关系对话框,用鼠标的左键将电子编码与虚端子拖拽到模型文件对应的数据属性位置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详细步骤为:(2)三维建模:利用高清扫描仪扫描出的高精度点云数据自动形成三维的二次设备的屏柜、保护装置、测控装置、光纤配线架、交换机以及接线端子等全景的三维物理建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详细步骤为:(3)三维模型美化:利用实景贴技术对三维模型进行高精度的外观美化,达到高精度精密化的效果;导出3ds格式三维图形文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详细步骤为:(6)二维码标签的生成:将关联好的每一个屏柜的三维模型图,用二维码生成模块生成二维码,打印出来贴在每一个屏柜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去向可视化展示主动运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详细步骤为:(7)可视化展示:在工业级移动终端上开发一款app应用,通过扫描屏柜上的二维码进行屏柜线三维模型可视化展示,能够展示每一个屏柜上的接线端子与光口,触摸三维效果图上的任何端口以及线缆都能够展示出该光纤与电缆的物理去向的物理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菏泽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4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