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4112.9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杰;靳刚;黄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无锡鑫旭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弘知远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8 | 代理人: | 陶涛 |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应急 自救 智能 气囊 背包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固定设有背带,所述气囊安装背包内设有底盘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背包,特别涉及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属于高空救援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充气,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将使用人员包裹,做到全方位保护,不会因为降落角度不对造成人员摔伤,同时通过控制飞行器带动底盘气囊下降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飞行器,底盘气囊的体积能够减小,无需过大体积,在降落时通过防撞凸起的缓冲,减小落地的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背包,特别涉及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属于高空救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高楼在失火或者发生其他危险时,楼内人员需要进行自救,当室内失火时,人员不易从消防通道闯出,有些人因为出路被火情堵住而造成死亡,楼层过高消防车无法搭云梯进行救援,所以现在高空救援成本高,难度大,一直是业内无法克服的难题,现有救援背包内置充气气囊,展开时呈伞状,高楼人员背向下倒后,通过伞状气囊缓缓向地面飘下,不会造成人员的摔伤,但是此款气囊减震效果不好,无法将人员全方位进行保护,当高楼下方的地面不适合降落时,此款救援背包无法适用,同时,此款背包充气后体积大,在下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刮伤,漏气后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楼应急自救智能气囊背包系统,包括气囊安装背包,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固定设有背带,所述气囊安装背包内设有底盘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底盘气囊充气时呈圆形碟状,且中部向下凹陷设有凹陷部,所述气囊安装背包正面固定置于凹陷部内部底端,所述底盘气囊端面开设有以凹陷部为轴呈环形等距分布的多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固定安装有飞行器,所述飞行器所产生的风压朝下,所述气囊安装背包背面的背带上固定设有腰带,所述腰带上固定设有舱盖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舱盖气囊充气后与凹陷部形成球体,所述凹陷部凸面和舱盖气囊凸面上均固定设有呈均匀分布的防撞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通孔内壁固定设有卡环部,所述飞行器呈筒状,且外曲面开设有呈环形的卡接槽,所述卡环部与卡接槽相适配,且卡环部外壁与卡接槽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撞凸起呈冠状,且每个所述防撞凸起之间距离为3cm至10cm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凹陷部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充气后的舱盖气囊下端相卡接适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飞行器下端固定安装有信号接收器,所述控制器与信号接收器通信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飞行器、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不充气时叠放置于气囊安装背包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充气,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将使用人员包裹,做到全方位保护,不会因为降落角度不对造成人员摔伤,同时通过控制飞行器带动底盘气囊下降的位置进行调整,通过设置飞行器, 底盘气囊的体积能够减小,无需过大体积,在降落时通过防撞凸起的缓冲,减小落地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底盘气囊和舱盖气囊充气时的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底盘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无锡鑫旭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无锡鑫旭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