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3829.1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9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媛;孙鑫;张智会;苗冬冬;叶强;张中祥;翟智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C02F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411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园林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井、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和中期雨水净化装置,所述雨水收集井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下方设有溢流盒,所述溢流盒上设有第一溢流孔,所述雨水收集井底部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以及第一雨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雨水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初期雨水净化装置,所述雨水收集井底部中央设有圆柱形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上设有第二雨水出水口,所述第二雨水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通中期雨水净化装置,所述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仓,所述中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沉淀仓,净化仓,灭菌仓,加热仓以及蓄水仓。本发明将初期雨水和中期雨水进行分流过滤,提高了雨水利用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园林排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城市和地区的自来水供应已难以同步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车等新兴的用水行业又进一步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可是每年的暴雨季节,泛滥的雨水又给城市排水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正好解决了这一给城市建设带来的两大难题。
园林是通过植物、亭台水榭的布置形成的一个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通常,园林内部种植有大量的植被。因此园林中的排水沟内往往会带有土壤、树叶、枯枝等杂质,这些杂质不但加大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复杂程度,而且还容易导致水管堵塞,影响雨水收集系统的正常运转,另外,目前的雨水收集系统都是将收集到的雨水统一处理,并不区分,然而雨水收集后的用途有些是用于冲洗厕所、浇灌绿化、冲洗马路、消防灭火,有些是用于饮用以及洗衣淋浴,用途不同对于水的净化程度要求也并不相同,而降雨初期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后期雨水洁净程度高,如果将所有雨水统一按饮用水标准净化会造成资源浪费。
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为雨水收集系统提供分流净化,针对不同时期的雨水按照用途分别进行净化,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井、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和中期雨水净化装置,所述雨水收集井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下方设有溢流盒,所述溢流盒上设有第一溢流孔,所述雨水收集井底部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以及第一雨水出水口,所述第一雨水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接初期雨水净化装置,所述第一雨水出水口处设有电动阀,所述雨水收集井底部中央设有圆柱形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上设有第二雨水出水口,所述第二雨水出水口设有浮球阀,所述第二雨水出水口通过输水管连通中期雨水净化装置;
所述初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过滤仓,所述过滤仓内设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过滤仓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腔室设有过滤仓进水口,下腔室设有过滤仓出水口,所述过滤仓进水口处设有过滤桶,所述上腔室在过滤桶外部填充活性炭,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有第一透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期雨水净化装置包括沉淀仓,净化仓,灭菌仓,加热仓以及蓄水仓,所述沉淀仓由内腔和外腔构成,所述内腔下部侧壁倾斜形成沉淀区,所述内腔通过输水管连通第二雨水出水口,并且输水管底部端口位于沉淀区,所述内腔通过第二溢流孔连接外腔,所述第二溢流孔位于内腔侧壁上部,所述外腔通过输水管连通净化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净化仓内设有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将净化仓分为上下两个腔室,上部为过滤腔,下部为净水腔,所述过滤腔通过输水管连通沉淀仓,所述净水腔通过输水管连通灭菌仓,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有第二透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分隔板上方由下往上分别设有活性炭层、细沙层、鹅卵石层,并且活性炭层与细沙层之间以及细沙层与鹅卵石层之间均设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3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