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1121.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0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启山;李容毅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7/02;A01G7/06;A01G18/60;A01G18/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500 北京市密***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使 农作物 昼夜 多次 生长 集成 技术 | ||
本发明在种植作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使在高寒地区建造的温室大棚,来利用高寒冷给植物体或菌类降温保障植物或菌类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养分得到低温固化反应生成碳化合物,则利用废弃的植物枝叶制备沼气,间断性的提供二氧化碳和热量,用热量加热水或气,使植物体或菌类一昼夜多次膨胀来吸收二氧化碳和养分,在间断性加热的间断时间内,利用自然条件的高寒冷使大棚内作物得到冷却固化二氧化碳和养分反应生成碳化合物,以此促使植物或菌类这种依水固碳物质快速生长,由此提供的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其创新性在于:一方面做到了促使植物或菌类一昼夜多次生长,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种植大棚的能耗及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种植作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种植作物方面,使用二氧化碳,是在有光照的上午8时至 10时和下午13时至15时,而运动这方面技术的人员,普遍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夜间,植物或菌类不吸进二氧化碳。而本发明人经过已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 2020100921628)一种使植物一昼夜多次生长技术的试验工作,了解到,现有技术将植物的生长,归结为必须经过光合作用,其实不然,热胀作物吸进二氧化碳以及与二氧化碳可进行化合反应的养分,则冷却使养分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化合物,这是植物这种依水固碳物质生长的根本性机理。即使作物这个虹吸系统膨胀吸进二氧化碳和养分则经过冷固反应生产碳化合物这是保障植物生长的关键。基于这一关键和此前申请的一种使植物一昼夜多次生长技术,本发明人在利用高寒冷和由燃烧沼气获得二氧化碳及热量的集成技术方面,继续公开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在此提出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其目的:使在高寒地区建造的温室大棚,来利用高寒冷给植物体或菌类降温,保障植物或菌类吸进的二氧化碳和养分得到低温固化反应生成碳化合物,则利用废弃的植物枝叶制备沼气,通过制备沼气系统和燃烧系统一昼夜程序化控制沼气多次间断性燃烧获得二氧化碳和热量,用热量加热带有养分的水或气,将热水或热气喷洒在植物体或菌类上面,以运用一昼夜多次使植物体或菌类膨胀吸进二氧化碳和养分方法,则在间断性加热的间断时间内,利用自然条件的高寒冷使大棚内作物得到冷却来使二氧化碳和养分固化反应生成碳化合物,以此促使植物或菌类这种依水固碳物质快速生长提供这一特征的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其创新性在于:以利用高寒冷来起固化二氧化碳和养分的作用,利用废弃的植物枝叶制作沼气燃烧获得植物或菌类需要的二氧化碳和给植物或菌类加热膨胀吸进二氧化碳和养分的热量,这一方面做到了促使植物或菌类一昼夜多次生长,另一方面大大棚的能耗及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其特征在于:使在高寒地区建造的温室大棚E,来利用高寒冷给植物体或菌类F降温,保障植物或菌类F吸进的二氧化碳D和养分得到低温固化反应生成碳化合物,则利用废弃的植物枝叶G制备沼气,通过制备沼气系统A和燃烧系统B一昼夜程序化控制沼气多次间断性燃烧获得二氧化碳和热量,用热量加热带有养分的水或气C,将热水或热气喷洒在植物体或菌类F上面,以运用一昼夜多次使植物体或菌类膨胀吸进二氧化碳和养分方法,则在间断性加热的间断时间内,利用自然条件的高寒冷使大棚E内作物得到冷却来使二氧化碳和养分固化反应生成碳化合物,以此促使植物或菌类这种依水固碳物质快速生长,由此提供的促使农作物一昼夜多次生长集成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启山;李容毅,未经李启山;李容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ELF铁路隧道漏水、掉块及翻浆病害治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颗粒水出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