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99902.2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0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林;葛强;罗杰;陈纬;刘国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铭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7/06 | 分类号: | G01B7/06;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阻 沉渣 厚度 测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其依据为沉渣和泥浆两者电阻率存在明显差异,导体导电率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宽度成反比以及电阻串联的原理,根据检测到的电阻的变化推算出沉渣与泥浆交界处对应的沉渣厚度测量探针的位置,从而计算出沉渣厚度,并利用无线信号传输技术能够实时直观显示沉渣测量探针插入待测沉渣时的测量数据,测量精准,并且可在沉渣厚度超出量程时,快速加装加长圆棒测量出实际沉渣厚度,在不改变测量精度的条件下达到调节测量量程的效果,为后期工作人员再次清孔提供参考数据,优化测量过程和快速增加测量量程,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沉渣厚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和工程建设的发展,目前,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桩的承载力检测和完整性检测等各方面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桩基础是地基浅层土质不良时常用的基础型式,能够有效地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各方面的要求。钻孔灌注桩是桩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桩形式,它能在各种土质条件下施工,具有无振动、对土体无挤压等优点。常用的施工方法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钻孔桩的施工顺序为成孔、第一次清渣、下钢筋笼、第二次清渣、灌注混凝土成桩。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特殊性,其承载力受施工中的不利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桩孔底的沉渣,直接影响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因此,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对桩孔底沉渣进行测量,以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桩孔周围土体不稳导致的局部塌孔、二次清孔不彻底、提升钻机时触碰孔壁及下放钢筋笼时触碰孔壁等。常见的桩孔底沉渣测量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重锤法,重锤法检测桩孔底沉渣厚度工具简单,但因其凭手感经验检测,检测结构无客观依据;二是测针测饼法,测针测饼法是使用测针和测饼分别测量孔底的最大下沉深度,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沉渣厚度,这种测量方式中测量支撑板如果被异物卡主则会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大,且量程无法优化,沉渣厚度超出量程时不能给出准确沉渣厚度,不能指导后期工作人员再次清孔。现有的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大,操作繁琐,测量误差大,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所述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能够实时直观显示沉渣测量探针插入待测沉渣时的测量数据,测量精准,并且可在沉渣厚度超出量程时,快速加装加长圆棒,测量出实际沉渣厚度,在不改变测量精度的条件下达到调节测量量程的效果,为后期工作人员再次清孔提供参考数据,优化测量过程和快速增加测量量程,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所述电阻式沉渣厚度测量系统由沉渣厚度测量探针、线缆、台架、线缆盘、数据采集分析终端、加长圆棒组成。
所述沉渣厚度测量探针中部设有采集电路容仓,所述采集电路容仓内设有线缆、采样线、PCB板;所述沉渣厚度测量探针下半部分设有检测柱,所述检测柱长度为100~2000mm,所述检测柱由破障锥、压紧芯棒、隔离管、检测环、铅芯、灌封转接环、密封胶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管由不导电材料制成,较优的,不导电材料选择ABS材质,所述隔离管直径为30~50mm,长度为5~80mm,厚度为1~4mm。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较优的,不锈钢材料选择304不锈钢,所述检测环两端口直径略小于所述隔离管,与所述隔离管之间形成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管与所述检测环间隔径向套于所述压紧芯棒上,隔离管设置1~34个,检测环设置2~32个,隔离管用以隔绝检测环和检测柱的其他部件,并且防止检测环之间发生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铭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铭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9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烹饪设备的内胆蒸汽发生结构
- 下一篇:一种单侧壁横摆的磁悬浮道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