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99459.9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3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崔青汝;梁凌;李庚达;刘淼;谢天;王昕;张婷;刘明;严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电站 动态 机理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所述燃煤电站的工艺特点,将所述燃煤电站划分为燃烧设备段、传热设备段、热功转化设备段、流体压缩输运设备段及发电设备段;
对所述燃煤电站进行分段建模,分别建立燃烧设备段模型、传热设备段模型、热功转化设备段模型、流体压缩输运设备段模型及发电设备段模型;
依据所述燃煤电站的工艺特点,确定各分段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对所述燃烧设备段模型、传热设备段模型、热功转化设备段模型、流体压缩输运设备段模型及发电设备段模型进行耦合,得到所述燃煤电站的动态机理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设备段模型、热功转化设备段模型、流体压缩输运设备段模型及发电设备段模型采用稳态模型建模得到,所述传热设备段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建模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设备段包括锅炉受热面、回热加热器、凝汽器及冷却塔,所述传热设备段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分别建立所述锅炉受热面、回热加热器、凝汽器及冷却塔的流动与换热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受热面、回热加热器、凝汽器及冷却塔的流动与换热模型为两相流6方程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加热器、凝汽器及冷却塔的流动与换热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将所述回热加热器划分为若干区段,针对每个区段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将所述凝汽器划分为若干区段,针对每个区段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将所述冷却塔划分为若干区段,针对每个区段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受热面包括:
锅炉水冷壁及对流受热面;
所述水冷壁包括分别设置在锅炉前、后、左、右墙的第一锅炉水冷壁、第二锅炉水冷壁、第三锅炉水冷壁及第四锅炉水冷壁;
所述对流受热面包括若干对流传热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受热面的流动与换热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分别建立所述第一锅炉水冷壁、第二锅炉水冷壁、第三锅炉水冷壁及第四锅炉水冷壁的流动与换热模型;
依据所述锅炉的烟气流程建立所述对流受热面的流动与换热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锅炉的烟气流程建立所述对流受热面的流动与换热模型,包括:
将所述锅炉按照烟气温度划分为高温烟气段及低温烟气段;
确定处于所述高温烟气段的对流传热设备为第一对流传热设备,确定处于所述低温烟气段的对流传热设备为第二对流传热设备;
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流传热设备及所述第二对流传热设备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第一对流传热设备及所述第二对流传热设备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包括:
依据所述锅炉中工质和烟气的流动方向将所述第一对流传热设备划分为逆流传热设备及顺流传热设备;
分别对所述逆流传热设备、顺流传热设备及第二对流传热设备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电站动态机理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逆流传热设备、顺流传热设备及第二对流传热设备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包括:
针对每个顺流传热设备,将所述顺流传热设备划分为若干区段,针对每个区段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针对每个逆流传热设备,将所述逆流传热设备划分为若干区段,针对每个区段建立流动与换热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94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