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96448.5 | 申请日: | 2020-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耿培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8/71 | 分类号: | G06F8/71;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徐琪琦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度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首先遍历应用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并将每一个服务标记为非灰度服务或灰度服务,然后通过对用户的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进行判断,当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非灰度服务时,利用旧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当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灰度服务,利用稽核结果确定是否利用新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且当稽核结果为否时,使旧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以保证对每个服务请求均能响应,且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规则增大灰度服务在所有服务的数量占比,当每个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均为灰度服务时,下线旧程序,完成割接,以保证应用的新程序能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行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信行业中有很多应用是利用C语言或C++语言等编写而成的程序,但由于电信行业的需要,需将用C语言或C++语言编写的程序替换为利用JAVA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对任一应用而言,以新程序表示为利用C语言或C++语言等编写而成的程序,以旧程序表示利用JAVA语言所编写的程序,在新程序替换旧程序时,假如直接将新程序直接上线,并保留旧程序,则对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时,会同时调用新程序和旧程序对用户的服务请求进行处理,无法确定出新程序是否正常运行,因此测试困难;若直接使用新程序,将旧程序进行下线,由于不能保证新程序能正常运行,导致运行风险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S1、遍历应用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并将每一个服务标记为非灰度服务或灰度服务;
S2、对用户的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进行判断,当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非灰度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应用的旧程序,使所述旧程序完成对所述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
当所述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灰度服务时,将所述服务请求分别发送至所述旧程序和所述应用的新程序,得到稽核结果,当所述稽核结果为是时,使所述新程序完成对所述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当所述稽核结果为否时,使所述旧程序完成对所述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
S3、重复执行S2,判断得到的多个稽核结果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得到判断结果;
S4、当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规则增大灰度服务在所述的所有服务的数量占比,当所述数量占比小于100%时,重复执行S2至S3,当所述数量占比等于100%时,下线所述旧程序。
本发明的一种灰度割接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
首先遍历应用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并将每一个服务标记为非灰度服务或灰度服务,然后通过对用户的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进行判断,当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非灰度服务时,利用旧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当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为灰度服务,利用稽核结果确定是否利用新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且当稽核结果为否时,使旧程序完成对服务请求的真实响应,以保证对每个服务请求均能响应,且当述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预设规则增大灰度服务在所有服务的数量占比,当所述数量占比等于100%时,即当每个服务请求所对应的服务均为灰度服务时,下线旧程序,完成割接,以保证应用的新程序能稳定运行。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灰度割接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将所述服务请求分别发送至所述旧程序和所述应用的新程序,得到稽核结果,包括:
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旧程序,使所述旧程序完成对所述服务请求的虚拟响应,并对应生成第一过程数据;
将所述服务请求发送至所述新程序,使所述新程序完成对所述服务请求的虚拟响应,并对应生成第二过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6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