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5926.0 | 申请日: | 202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1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张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90/30 | 分类号: | B65D9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油罐 油气 回收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自动回收储油罐内的油气的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及控制方法,打开出油气流阀,油气流入锥形罐内的下腔中,推动锥形活塞向上移动,油气流至上腔室中;打开油气流入控制阀和冷却泵,油气流入冷凝罐中心腔的右室内,推动柱形活塞向左移动,冷却液流入环形腔内对中心腔内的油气进行冷却;当活塞移动到位置传感器处,冷凝罐的中心腔的右室与吸附罐和储油罐相连通,没有来得及冷却的油气向上进入吸附罐内吸附,冷却后的油液向下流入储油罐内回收;本发明采用锥形罐实现油气压力动态平衡,采用压缩和冷却的方法对油气进行回收和压力再平衡,实现油气和油液两相共存,同时采用反复冷却油气的方式提高油气的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油罐技术领域,具体是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能够自动回收储油罐内的油气。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的意识不断增强,除了汽车排放污染外,石油挥发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储油罐内的油料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产生油气排放,挥发量相对集中,挥发量大,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油气为有机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危害,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不能忽视。为了解决储油罐内的油气排放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先通过炭罐吸附排放的油气,再对炭罐进行解吸,最后采用冷凝法把油气转换为油液再回收到储油罐内。需要压缩机、大容积炭罐和其他大功率高压设备,成本高、耗能大,自动化程度低。而针对成本高、耗能大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号为201510232373.6、名称为“一种储油罐油气回收系统”的文献中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不需要高压气源的油气回收系统,采用引射器作为高压源,油气在流向控制过程中压力波动较大,且在流动过程中伴有噪声,在高频长时间运行下,引射器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该系统不能实时有效反馈引射器的工作状态,自动监控功能不足,为设备的正常工作留下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以及该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油气在流动过程中的压力匹配问题,实现油气的自动回收,同时节能效果显著。
本发明一种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储油罐的上方设有左右水平置放的冷凝罐,冷凝罐的内部设有内、外两个腔室,内腔室是中心腔,外腔室是环形腔,所述的中心腔内侧壁活动接触圆柱形活塞,圆柱形活塞将中心腔隔成左右两室,其中的左室中有第一弹性元件和位置传感器,第一弹性元件连接活塞的左端面和冷凝罐的左端盖,储油罐通过回流油液管连接所述的左室的底部,回流油液管上装有第一过滤器和油液回流控制阀,所述的右室通过油气管连接锥形罐的顶部,油气管上装有油气流入控制阀,所述的右室通过油气回流管连接位于冷凝罐外部上方的吸附罐,油气回流管内部装有单向阀,吸附罐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的左室;所述的锥形罐在储油罐的上方,锥形罐是上端大、下端小的密封罐体,锥形罐内部设有将锥形罐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的锥形活塞,上腔室中装有连接锥形罐上端盖和活塞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的油气管与锥形罐的上腔室相通;锥形罐的底部通过油气流出管和储油罐相连,在油气流出管上装有油气流出阀;所述的环形腔一端通过冷却液回流管和冷却箱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冷却液流出管和冷却箱的另一端相连接,冷却箱中存储冷却液,在冷却液流出管上装有冷却泵;所述的油液回流控制阀、油气流入控制阀、冷却泵、油气流出阀和分别经控制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的位置传感器经信号线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所述的储油罐内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控制单元打开油气流出阀,油气流入锥形罐内的下腔中,推动锥形活塞向上移动,油气流至上腔室中;
步骤B:控制单元打开油气流入控制阀和冷却泵,油气流入冷凝罐中心腔的右室内,推动圆柱形活塞向左移动,冷却液流入环形腔内对中心腔内的油气进行冷却;
步骤B:当圆柱形活塞移动到位置传感器处,控制单元打开油液回流控制阀,冷凝罐的中心腔的右室与吸附罐和储油罐相连通,没有来得及冷却的油气向上进入吸附罐内吸附,冷却后的油液向下流入储油罐内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5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