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ARS-COV-2抗原多肽及其重组腺相关病毒和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2553.1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鑫;刘中秋;廖国超;李华鹏;张超;戚笑笑;陈君霖;杨德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珩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165 | 分类号: | C07K14/165;C12N15/50;C12N15/864;A61K39/21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ars cov 抗原 多肽 及其 重组 相关 病毒 制备 疫苗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SARS‑COV‑2抗原多肽及其重组腺相关病毒和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所述的抗原多肽序列如SEQ.ID.NO.1和SEQ.ID.NO.2所示。所述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是将将pHelper、pRep2Cap5和抗原多肽的表达载体共孵育,在转染试剂聚乙烯亚胺存在的条件下转染细胞,培育细胞后,经过裂解和纯化,得到含有重组腺相关病毒的纯化液。本发明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在体内递送表达产生融合抗原多肽,诱导产生血清中和抗体,对SARS‑COV‑2新冠病毒具有中和效价,并持续表达,可用于对人进行针对COVID‑19新冠肺炎的免疫接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SARS-COV-2抗原多肽及其重组腺相关病毒和在制备疫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冠状病毒(Coronaviru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RNA病毒,仅可感染脊椎动物。在人类中,冠状病毒可引起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严重呼吸道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隐匿性和传染性很强,既可引起无症状感染,也可引起病毒性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肾衰竭及死亡,研制COVID-19预防性疫苗的工作极为重要和紧迫。
SARS-COV-2新冠病毒突刺(Spike)糖蛋白通过结合人体内细胞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入侵机体,因此突刺(Spike)糖蛋白是研发疫苗的关键靶标。
野生型腺相关病毒(AAV)是直径为22nm左右的DNA病毒,对人不具有致病性。对野生型AAV进行基因工程改造,重组AAV已成为基因治疗中安全有效的递送载体。目前已有多款基于AAV载体的基因药物在国外上市。AAV载体广泛应用于疫苗、肿瘤药物、遗传病药物的开发。采用AAV载体来递送抗原基因的优势在于其具有极低的自身免疫原性和遗传毒性,高效递送、表达时间长。采用AAV载体疫苗可以实现内生抗原诱导抗体产生,抗体的产生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冠病毒(SARS-COV-2)抗原多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达上述抗原多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重组腺相关病毒在制备新冠肺炎疫苗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冠病毒(SARS-COV-2)抗原多肽,为以下氨基酸序列中的一种:
①、预测发现SARS-COV-2的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 NC_045512.2)的第331-583的氨基酸序列为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是诱导产生抗体、制备疫苗的靶标;
②、在①中序列的C端延长一段附加氨基酸,所述附加氨基酸的序列如SEQ. ID.NO.3所示,得到序列SEQ. ID. NO.1;目的是让C端更富含有原序列自有的半胱氨酸,有利于抗原的聚体化;
③、SEQ. ID. NO.2;预测发现SARS-COV-2的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C_045512.2)的第319-541的氨基酸序列为刺突蛋白受体结构域,是诱导产生抗体、制备疫苗的靶标;
④、与①、②或③具有至少90%序列相似性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优选与①或②具有95%、98%相似性的氨基酸序列。
上述抗原多肽的表达载体,含有腺相关病毒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序列)、编码信号肽的核苷酸序列,以及编码上述抗原多肽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的表达载体还含有必须的表达调控元件,比如启动子序列、上游调节区域、编码区、转录调控元件、终止子等;
所述编码抗原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经过人源密码子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珩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珩达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5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