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断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2399.8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8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景刚;杨騉;黄强;刘洋;郭佳豪;赵科;秦剑华;刘瑞煌;肖小龙;司鑫尧;苏伟;马勇;贾勇勇;李洪涛;刘咏飞;王静君;刘媛;宋思齐;李玉杰;肖焓艳;吴益飞;杨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断路器 | ||
1.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流回路、控制器件支路、振荡支路、开关支路、过电压限制支路和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主电流回路,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直流电接口连接,设有主电流回路开关;
所述控制器件支路,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第二端与开关支路连接;
所述振荡支路,与所述控制器件支路并联;
所述开关支路,第一端与控制器件支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直流电接口连接;
所述过电压限制支路,与所述开关支路并联,用于限制电压;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依时序执行以下步骤:控制所述主电流回路开关关断;控制所述振荡支路、控制器件支路以及所述开关支路导通;控制所述开关支路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流回路开关是机械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支路包括:第二控制器件、第四控制器件、电容器件和电感器件,其中第二控制器件,负极与所述控制器件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电感器件连接,控制极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电感器件与所述电容器件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器件,负极与所述电容器件连接,正极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控制极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件支路包括:第五控制器件,负极与开关支路连接,正极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控制极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支路包括:第一控制器件、第二控制器件、第三控制器件、第四控制器件、电容器件和电感器件,其中第一控制器件的负极和第四控制器件的正极均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第二控制器件的负极和第三控制器件的正极均与所述控制器件支路的第二端连接,电感器件连接于第一控制器件的正极和第二控制器件的正极之间的连接线路上,电容器件连接于第四控制器件的负极和第三控制器件的负极之间的连接线路上,电感器件和电感器件连接;第一控制器件的控制极、第二控制器件的控制极、第三控制器件的控制极、第四控制器件的控制极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流经主电流回路的电流流向,判定打开第一控制器件和第三控制器件,或者打开第二控制器件和第四控制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件支路包括:第五控制器件和第六控制器件,第五控制器件的正极和第六控制器件的负极的连接交点与第一直流电接口连接,第五控制器件的负极和第六控制器件的正极的连接交点与开关支路连接,第五控制器件的控制极和第六控制器件的控制极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流经主电流回路的电流流向,判定打开第六控制器,或者第五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器件为单向或双向导通、半控或全控的控制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支路设有至少一个固态开关组件,固态开关组件与控制系统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电压限制支路设有避雷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计算所述主电流回路的电流幅值和电流变化率,达到对应的预设阈值后,控制所述振荡支路、控制器件支路以及所述开关支路上的控制器件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39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