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油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2378.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4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李春芝;赵红梅;李欢;纪磊;张鲁晶;汤浩;魏先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1/11 | 分类号: | H01F1/11;H01F41/02;C09D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汪海屏;刘潇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材料 制备 方法 油墨 | ||
本发明提供了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油墨。磁性材料包括:Msubgt;p/subgt;Rsubgt;q/subgt;Fesubgt;x/subgt;Osubgt;y/subgt;化合物;其中,M元素包括Y元素、Eu元素、Tm元素、Lu元素、Yb元素、Ho元素、Nd元素、Sm元素、Gd元素、Ga元素、Mn元素、Ni元素和Co元素中的至少之一或其组合,R元素包括Er元素、Ce元素、Bi元素、Zn元素、Cr元素、Ca元素、Al元素、B元素和V元素中的至少之一或其组合。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磁化率较高,剩磁较低,并且对红外光具有较高反射率的磁性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油墨。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和针对磁性材料的磁化性能测试在防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利用磁性材料及其磁性特征进行防伪的相关技术中,主要以检测磁性材料的剩磁指标作为主要的测试和防伪鉴别手段。其中,在磁化状态下,磁性防伪材料的剩磁越高,则越有利于信号的检测,但剩磁越高,却越不利于防伪的隐蔽。
目前,相关技术中缺少一种能够既便于检测,又具有较高隐蔽性能的磁性防伪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性材料,包括:MpRqFexOy化合物;其中,M元素包括Y元素、Eu元素、Tm元素、Lu元素、Yb元素、Ho元素、Nd元素、Sm元素、Gd元素、Ga元素、Mn元素、Ni元素和Co元素元素中的至少之一或其组合,R元素包括Er元素、Ce元素、Bi元素、Zn元素、Cr元素、Ca元素、Al元素、B元素和V元素中的至少之一或其组合。
本实施例可提供一种磁化率较高并且剩磁较低的磁性材料,利用该材料磁化率较高的属性,可将应用于防伪鉴别。比如,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材料印制钞票、证件、卡件、有价证券等物品的防伪标识。由于本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的磁化率较高且剩磁较低,因此其在防伪验证时易于检测,并具有较好的防伪隐蔽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产品的防伪鉴别层次,增加产品被仿冒的难度。本发明实施例的磁性材料能够实现上述作用的原因在于,在MpRqFexOy化合物中,R元素以掺杂的形式进入到M元素的氧化物的晶格内,从而改变晶体内原子之间的磁矩,并使材料整个磁畴的磁矩发生变化,由此使得本实施例的磁性材料得到了预期的磁性。因此,本实施例的磁性材料磁化率较高,剩磁较低,并且对红外光具有较高反射率的磁性材料,其既便于检测,又具有较高隐蔽性能的磁性防伪材料。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R元素的下角标q小于或等于O元素的下角标y的3%。
本实施例的磁性材料为具有石榴石结构的铁氧体。石榴石结构由氧离子堆积而成,其晶体结构为四面体、八面体或十二面体。在石榴石铁氧体内,通过适当地掺杂,可以增加材料中分子的磁矩,然而,过多的掺杂离子则会削弱磁性离子的交换作用。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原料配比的控制,对化合物MpRqFexOy中各元素的含量,尤其是掺杂剂R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控制,以保证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防伪性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Fe元素的下角标x为2至5之间的任一整数;和/或O元素的下角标y为3至24之间的任一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钞印制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多孔复合材料微纳米级结构的三维重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送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