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材端部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1867.X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7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军;李雪;韩锐;孙书群;刘坤;张友龙;安建国;汪玉;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山县忠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2 | 分类号: | B24B5/12;B24B9/00;B24B9/04;B24B27/00;B24B41/06;B24B49/00;B24B51/00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鲁晓瑞 |
地址: | 237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材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端部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所述加工平台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侧面中部螺纹连接内打磨杆,所述安装盘侧面位于内打磨杆的四周环形阵列设有打磨块,所述安装盘的环形侧壁对称固定连接外装板,所述外装板活动连接外打磨杆,所述安装盘下方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加工平台上,所述加工平台位于安装盘的侧边设有限位固定架;本发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安装盘旋转,安装盘上的打磨块以及内打磨杆和外打磨杆对管材端部和内外壁进行同步打磨,打磨效率高,打磨彻底,并且通过限位固定架对管材进行固定,避免对工人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打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材端部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打磨装置是对成品件进行再次加工处理的重要机械,广泛用于管材毛刺的打磨处理。实际使用中,为防止管材端部的毛刺刮伤施工人员,需要对管材端部的毛刺进行打磨,传统的打磨装置只对管材端部进行打磨,管材靠近端部的内外壁无法进行打磨,导致打磨不彻底,并且在打磨过程中多是工人手持管材进行打磨,容易对工人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端部打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打磨装置无法对管材端部的内外壁进行打磨,打磨不彻底,人工手持打磨危险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材端部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架,所述加工平台的一端上表面设有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侧面中部螺纹连接内打磨杆,所述安装盘侧面位于内打磨杆的四周环形阵列设有打磨块,所述安装盘的环形侧壁对称固定连接外装板,所述外装板活动连接外打磨杆,所述安装盘下方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安装在加工平台上,所述加工平台位于安装盘的侧边设有限位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轴座、旋转杆和动力电机,所述轴座与加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外侧壁与轴座旋转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下部固定连接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加工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安装盘。
优选的,所述打磨块靠近安装盘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丝杆,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穿过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外打磨杆靠近外装板的一侧面通过旋转轴承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外装板螺纹连接第二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架不少于两个且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架之间设有弧形导板,所述弧形导板的下端面连接调节气缸的伸缩端,所述调节气缸安装在加工平台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固定架包括限位环套,所述限位环套与内打磨杆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限位环套的对称外侧壁通过L板与加工平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套内部靠近下方的位置设有弧形导块,所述弧形导块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下滑杆,所述下滑杆滑动穿过限位环套连接下撑板,所述下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下气缸的伸缩端,所述下气缸安装在加工平台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套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弧形固定块,所述弧形固定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上滑杆,所述上滑杆滑动穿过限位环套连接上撑板,所述上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气缸的伸缩端,所述上气缸安装在L板上端面上。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动力系统带动安装盘旋转,安装盘上的打磨块以及内打磨杆和外打磨杆对管材端部和内外壁进行同步打磨,打磨效率高,打磨彻底,并且通过限位固定架对管材进行固定,避免对工人造成伤害,并且利用传感器可以实现自动启动动力系统,打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山县忠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霍山县忠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项目流程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并联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