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降低薄板坯结晶器卷渣的浸入式水口砖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90431.9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5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彭著刚;张剑君;朱万军;齐江华;魏从艳;陈子宏;万菲;杨成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41/50 | 分类号: | B22D41/50;B22D11/18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薄板 结晶器 浸入 水口 使用方法 | ||
一种能降低薄板坯结晶器卷渣的浸入式水口砖,主要由浸入式水口砖本体、钢水入口端、钢水排出端、双口排出板、导流块、电磁场产生器组成,其在浸入式水口砖本体两侧设有钢水排出侧孔;所述导流块的截面积比增加8~15%,并使双口排出板的两个钢水流出口中间的隔板形状与导流块的下截面相同,即使经由双口排出板排出面积相应缩小8~15%;使用方法:工作时钢水排出端面在结晶器内液面以下200~240mm处;电磁场强度在0.12~0.20T;在浇注时,钢水同时从双口排出板及钢水排出侧孔流出。本发明在6~7m/min高拉速条件下,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值在不超过±2mm,在提高铸机效率的同时,产品合格率由97.6%提高至98.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炼设备及使用方法,确切地属于一种生结晶器卷渣的浸入式水口砖及使用方法,特别适宜于短流程生产线结晶器卷渣的浸入式水口砖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产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传统高能耗、高成本的生产模式逐渐向着高品质、低能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的钢铁工业环境,薄板坯技术发展迅速,由于其在技术、效益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被广泛认为是冶金工业的前沿技术,也是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薄板坯连铸的拉速高,一般设计最高拉速为6~7m/min左右,但由于拉速太高会导致结晶器内波动剧烈,影响生产顺行,并会导致结晶器保护渣卷入钢液内部形成夹渣,严重影响铸坯质量。因此,在大规模生产时,连铸拉速基本上都达不到设计值,使薄板坯的技术优势、生产效率和成本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进行高拉速薄板坯结晶器的液面波动以及卷渣控制等相关技术开发,对提高薄板坯产线生产效率,提高铸坯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般认为,为了控制结晶器内的卷渣,结晶器弯月面的流速需要控制在0.2 m/s~0.4m/s 范围内。如发表于《过程工程学报》(2013年)的“电磁制动对连铸器内钢水流场的影响及表面检测”文献研究了电磁制动对薄板坯结晶器内钢水流动的影响。电磁制动削弱了钢液流股对结晶器窄边的冲击,抑制了结晶器内钢液的高速流动。
发表于《炼钢》(2013)的“电磁制动对 CSP 漏斗型结晶器流场和液面波动的影响”通过研究指出,结晶器采用电磁制动可以优化钢液的流动行为,使钢液在结晶器内的流场分布更均匀。同时,在确定最佳的磁场强度时,要综合考虑效果优化和成本两方面的因素。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10322324.7的文献,其公开了“一种高拉速薄板坯的浸入式水口”,其通过改变水口内部结构来降低结晶器液面波动,即是在水口中的下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内凸扩张部、外凸扩张部和斜面扩张部,在水口下端中心设置15-50mm宽的导流块。
上述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水口的出口射流出现明显的主流股向下运动,流股过于集中,这样不利于温度场的均匀性,也不利于夹杂物的上浮,也没有考虑到在6~7m/min时的高拉速条件下,如何对薄板坯结晶器流场进行优化,降低结晶器卷渣的发生。
也有试图通过扩大浸入式水口出口面积,即在原有水口的基础上增加20~40%的出口面积,以在不改变结晶器通钢量的情况下减小钢液的出口流速,以能够有效降低结晶器内弯月面处的钢液流速和液面波动,进而降低卷渣风险加大钢水的排出量,其虽相比结晶器液面波动值可在±3mm的允许范围以内,但存在钢液流股过于集中,流股向下流速过高,结晶器内钢液的流速和温度分布差异较大,造成钢中夹杂物上浮困难、保护渣熔化性能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薄板坯连铸在6~7m/min高拉速条件下,因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引起的结晶器卷渣的不足,提供一种在6~7m/min高拉速条件下,控制结晶器液面波动值不超过±2mm范围,进而能提高铸机效率,产品合格率由97.6%提高至98.7%的浸入式水口砖及使用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0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停车控制装置
- 下一篇:阿糖胞苷前药MB07133晶型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