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8903.7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梁朝辉;田万春;方亮;杨颖;许慧;邹雅冰;何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G01L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飞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力 检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应力检测方法包括步骤:获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待检测电路板的第一成像,第一成像为待检测电路板在加载力之前的成像;获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待检测电路板的第二成像,第二成像为待检测电路板在加载力之后的成像;根据第一成像和第二成像确定待检测电路板中的应力最大区域;获取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电阻值为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变时的电阻值;根据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计算得到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力检测结果。本申请能够确定待检测电路板板中的应力最大区域,且具有更优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器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阻式应力应变测试广泛用于汽车及其附属产品、电子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的可靠性测试)、航空产品、光电产品等使用印刷电路板、玻璃制品、桥梁等。应变片测试法是用于电阻应变计测量结构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确定结构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试验应力分析方法,当电路板在装配作用下产生应变时,电阻应变计发生相应的电阻变化,用应变测试测出这个变化,即可以计算出被测试点的应变和应力。
然而,电阻式应力检测方式要根据不同的分板设备来选择不同的应变片,并且需要根据元器件分布的不同来选择测试点位进行测试,进一步地,操作人员采用电阻式应力检测方式时,难以找到电路板中应力最大位置,因此,电阻式应力检测方式具有操作繁琐、无法对电路板中应力最大位置进行测试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应力检测方法无法对电路板中的最大位置进行测试的缺点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应力检测方法操作繁琐的缺点。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应力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待检测电路板的第一成像,所述第一成像为所述待检测电路板在加载力之前的成像;
获取所述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所述待检测电路板的第二成像,所述第二成像为所述待检测电路板在加载力之后的成像;
根据所述第一成像和所述第二成像确定所述待检测电路板中的应力最大区域;
获取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所述电阻值为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变时的电阻值;
根据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计算得到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力检测结果。
本申请的应力检测方法能够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对待检测电路板模拟受力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未受力状态进行图像采集,进而得到第一成像和第二成像,进而能够根据第一成像和第二成像确定待检测电路中的应力最大区域,进而可根据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及电阻值与应力之间的计算关系确定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变程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不需要使用电阻片逐个对待检测电路每个区域进行电阻检测的前提下,就能够确定待检测电路板中的应力最大区域,进而只需对该应力最大区域进行电阻值检测就能够完成对待检测电路板的应变检测,而现有技术中的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虽能够也能够根据待检测电路的多张成像确定待检测电路的应变分布,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对待检测电路中人眼或检测设备无法观察到的区域进行应力检测,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电阻应变片检测方式需要在待检测电路中的多处区域安装电阻应变片以确定应力最大区域,并将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变作为最终的检测结果,由于需要在多处区域安装电阻应变片,这种检测方式具有操作繁琐的缺点,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不需要在多处区域安装电阻应变片的同时,也能够以对人眼或检测设备无法观察到的区域进行应力检测,从而具有检测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和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的优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包括子步骤:
获取安装于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应变片在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应变时的电阻值并作为所述应力最大区域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89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
- 下一篇:一种LED灯珠及LED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