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窄窗口下套管防漏失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87677.0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谢登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维泰科创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20 | 分类号: | E21B7/20;E21B2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窗口 套管 漏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石油井下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钻井窄窗口下套管防漏失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井眼基础参数计算各个易漏点的套管最大下入速度和固井前最大循环排量,分别选定下套管前泥浆和固井前泥浆,井眼基础参数包括垂直深度下环空钻井液温度;步骤2,采用下套管前泥浆进行下套管作业;步骤3,当套管下入到预定深度后,采用固井前泥浆对井眼进行循环作业。计算套管最大下入速度和固井前最大循环排量考虑了垂直深度下环空钻井液温度,确保下套管前泥浆和固井前泥浆的计算条件和实际使用状态保持一致,使得选定了与井下条件一致的泥浆,同时,实时比对易漏地层处的压力,超压发出提醒,避免在下套管过程中造成漏失现象,提高下套管作业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井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井窄窗口下套管防漏失方法。
背景技术
钻井安全密度窗口是指钻井过程中不造成喷、漏、塌、卡等钻井事故,能维持井壁稳定的钻井压力(密度)范围。当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地层流体会进入井眼,形成溢流;当井底压力高于破裂压力或漏失压力时,井眼钻井液流入地层,形成井漏,因此在钻井过程中,井底压力应控制在地层压力和破裂压力密度窗口内。
近年来随着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各种复杂地区的钻井活动日益增多,随着勘探开发不断向深部复杂地层,窄安全密度窗口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出现零安全密度窗口,即地层压力和漏失压力几乎相同。钻井过程中表现为稍微增加井底压力就会发生井漏,稍微降低井底压力就会发生溢流。
钻井液可能流向地层产生的漏失。这类损失的钻井液通常进入因过大泥浆动态压力诱发的裂缝中,进入预先存在的开口裂缝中或进入地层中被压开的裂缝中。该问题被称为“井漏(lost circulation)”,钻井液可能漏失到其中的地层可被称为“井漏区”。
井漏是石油钻井工程作业中常见的井下复杂情况之一,是钻井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对油气勘探、钻井及开发作业造成巨大危害。井漏不仅损失大量的钻井液和堵漏材料,损失钻井时间,延长建井周期,还会影响地质录井工作的正常进行,伤害储集层,可能引起井喷、井塌、卡钻等一系列其他井下复杂情况,也对后续固井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常规下套管作业一般分为2个部分,首先是下入套管到预定深度;其次是固井前钻井液循环,为固井作业做好准备。对于窄安全密度窗口或者曾开展过堵漏作业的井段,其下套管作业主要面临2大风险,首先由于下套管前对漏失层没有很好的堵漏,加之下套管时速度过快,易压漏地层;其次,在固井作业准备阶段,以较大循环排量排出井内沉沙、掉块或油气侵等时,产生的较大循环摩阻也易压漏地层。
在下套管作业中发生的井漏危害更大,不仅作业要求起出套管,下钻处理井眼,正常后再重新下套管等带来的非钻进时间损失;而且,井漏带来环空静夜柱降低,若不及时处理,将导致井塌,卡套管事故,甚至失去整个井眼。
目前,在下套管作业前,大多数窄窗口井下套管速度和钻井液循环排量设计均按照套管处环空返速作为参考依据,采用经验公式以及地层实际承压能力计算,对泥浆性能的计算采用经验公式,评估不完善准确,在下套管过程中会造成漏失现象,影响下套管作业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井窄窗口下套管防漏失方法,选定合适性能的泥浆,避免在下套管过程中造成漏失现象,提高下套管作业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钻井窄窗口下套管防漏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井眼基础参数计算井眼各个易漏点的套管最大下入速度和井眼各个易漏点的固井前最大循环排量,根据所述套管最大下入速度选定下套管前泥浆,根据所述其中固井前最大循环排量选定固井前泥浆,所述井眼基础参数包括垂直深度下环空钻井液温度;
步骤2,采用下套管前泥浆进行下套管作业;
步骤3,当套管下入到预定深度后,采用固井前泥浆对井眼进行循环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维泰科创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维泰科创石油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图像获取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橡胶止水带制造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