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噪声环境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6590.1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光明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声 环境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噪声环境治理方法,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进行测量并记录,而后与NR曲线比较,根据逐频对比的结果,调节吸声层内该频率的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使经过吸声层吸声后的噪声频谱接近NR曲线。本发明根据人类对声波的反应,针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调整不同频率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最终实现噪声频谱在降噪后接近NR曲线,使得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在降噪后无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噪声环境治理方法,属于噪声治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型电机、风机、空压机或罗茨风机等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形成高噪声,这种噪声会使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不堪忍受,无法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大量使用吸隔声罩将设备罩住,以减少噪声污染,然而,设备的日常维护,需要维护人员进入吸隔声罩内,依然受到噪声伤害;吸隔声罩内虽然采用了吸声墙,而吸声墙只是略微降低了在吸隔声室内的混响和驻波,并未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维修人员依然会受到噪声伤害,现有技术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很好的解决噪声污染的噪声环境治理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噪声环境治理方法,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进行测量并记录,而后与NR曲线比较,根据逐频对比的结果,调节吸声层内该频率的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使经过吸声层吸声后的噪声频谱接近NR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材料为纤维吸声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吸声材料的密度在20~40kg/m3,纤维直径≤4.0um。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声材料的纤维之间无任何影响其震动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吸声层的吸声材料材质相同或不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声层的吸声材料材质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人类对声波的反应,针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调整不同频率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最终实现噪声频谱在降噪后接近NR曲线,使得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在降噪后无不适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发明的频谱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噪声环境治理方法,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进行测量并记录,而后与NR曲线比较,根据逐频对比的结果,调节吸声层内该频率的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使经过吸声层吸声后的噪声频谱接近NR曲线。
以某一实测噪声源为例,如图1所示,噪声源与等效声值为70dB的NR曲线,在频率点的对比结果,如1000Hz时,噪声量为80dB,根据降噪要求,在1000Hz处,降噪量要达到10dB,据此调整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同理,对于其他倍频,采用同样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后,对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进行调整。最终使得经过吸声层吸声后的噪声源的频谱曲线接近NR曲线,根据人类对声波的反应,针对噪声源的噪声频谱,调整不同频率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最终实现噪声频谱在降噪后接近NR曲线,使得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在降噪后无不适感。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声材料为纤维吸声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吸声材料的纤维之间无任何影响其震动的材料。
所述纤维吸声材料的密度在20~40kg/m3,纤维直径≤4.0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光明,未经吴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6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