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轨迹数据的去噪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85551.X | 申请日: | 2020-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5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敏;孟繁瑞;赵龙斌;宋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山东分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2 | 代理人: | 秦景芳 |
| 地址: | 25000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轨迹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轨迹数据的去噪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于每条移动终端轨迹数据得到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位置及对应时间轨迹数据;计算得到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第一、第二时间;将第一和第二时间小于设定时长的记第一轨迹数据,将第一和/或第二时间不小于设定时长的临时确认为噪声数据,记为第二轨迹数据;计算得到第二位置夹角和第一,第二,第三速度;由获取数据判断第一轨迹数据满足噪声过滤条件情况下,将其临时确定为噪声数据,记为第三轨迹数据;针对第二和第三轨迹数据中每条轨迹数据,判断第二和第三位置是否相等,相等则为噪声数据,去除其对应移动终端轨迹数据。通过上述方案,能够达到对移动终端轨迹去噪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轨迹数据的去噪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通信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移动用户持续增长,用户在通过移动终端通信时,产生了大量的通信数据,该数据记录了用户通信所连接的基站,同时时间等信息。目前5G网络信号已经在全国有了大量试点区域,5G基站信号理想覆盖范围为250米,在复杂的城市通信环境下,覆盖的距离更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信令数据里的通信基站位置+通信时间,来表征终端用户行程详情的移动终端轨迹,越来越接近用户的真实轨迹。
然而,基于轨迹的挖掘计算,对轨迹数据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移动终端轨迹不同于GPS轨迹数据,GPS轨迹数据有着很短的时间间隔和位置精度。基于信令数据的移动终端轨迹有着不均匀的时间跨度和位置跨度,信令数据是手机用户与发射基站之间的通信数据,移动终端开机状态下就会定时产生,在通信时会大量产生。
目前对轨迹去噪的方法包括轨迹聚类、卡尔曼滤波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少量GPS轨迹数据集上,在面向基于信令数据的大量轨迹去噪时,无法满足性能上的需求。另外基于通信原理,移动终端的通信数据易受通信环境影响,还有其他条件下产生的噪音数据,都需给予正取的去噪处理。大量的移动终端轨迹数据去噪,对系统和方法都提出了较大的压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轨迹数据的去噪方法及装置,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无法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轨迹数据的去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预先获取的每一条移动终端轨迹数据进行数据添加,得到包括第一位置、出现在第一位置的时间、第二位置、出现在第二位置的时间、第三位置、出现在第三位置的时间的轨迹数据;其中,所述第二位置表示相应移动终端轨迹数据中的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的紧邻的前一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的紧邻的下一位置;
通过计算第一位置到达第二位置的距离,得到第一距离;计算第一位置到达第三位置的距离,得到第二距离,计算第二位置到达第三位置的距离,得到第三距离,通过计算出现在第一位置的时间与出现在第二位置的时间的差值,得到第一时间,计算出现在第二位置的时间与出现在第三位置的时间的差值,得到第二时间;
将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均小于设定时长的轨迹数据记录为第一轨迹数据,将第一时间和/或第二时间不小于所述设定时长的轨迹数据临时确认为噪声数据,并记录为第二轨迹数据;
将第一轨迹数据中对应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连接,得到第一直线,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连接,得到第二直线,通过计算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得到第二位置点的夹角,并计算移动终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速度,得到第一速度,通过计算移动终端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的速度,得到第二速度,以及通过计算移动终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的速度,得到第三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山东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山东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5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