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承重隔热保温一体的墙体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383966.3 | 申请日: | 2020-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6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星;陆宁杰;李凯;李鑫;李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豪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56;E04B2/60;E04B1/76 |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刘巍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重 隔热 保温 一体 墙体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重隔热保温一体的墙体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下两侧设有保温砂浆,所述框架上下表面由保温砂浆分为两部分,所述框架上下表面位于保温砂浆两侧横向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隔热保温件;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用于承重的钢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能够承重的同时,隔热保温效果好,在冬夏天气中该性能尤为突出,人们内部取暖、降温比较集中,损耗较小,节能环保,便于人们进行使用;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承重隔热保温一体的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地上主体工程一般由承重结构和起分隔作用的填充墙体组成。承重结构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组成基本结构体系;填充墙则一般采用各种砖、砌块或者条板等材料,砌筑或者安装固定在承重结构上,把建筑空间分隔开来,形成一个个建筑使用空间。
在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需要先施工主体承重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墙、柱、梁的配筋比较复杂,钢筋基本都是在现场进行绑扎安装,但是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水平,施工效率很低;且目前建筑行业中常用的结构和材料,难以达到节能型建筑的需要,特别是钢结构建筑,它是建筑行业向工厂化制作,装配式施工的主流方向,但由于钢材料本身的高导热性能,使钢结构建筑在隔热保温节能方面成为一个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墙体结构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墙体结构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需要先施工主体承重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墙、柱、梁的配筋比较复杂,钢筋基本都是在现场进行绑扎安装,但是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水平,施工效率很低;且目前建筑行业中常用的结构和材料,难以达到节能型建筑的需要,特别是钢结构建筑,它是建筑行业向工厂化制作,装配式施工的主流方向,但由于钢材料本身的高导热性能,使钢结构建筑在隔热保温节能方面成为一个难题,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集承重、隔热、保温为一体的墙体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承重隔热保温一体的墙体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下两侧设有保温砂浆,所述框架上下表面由保温砂浆分为两部分,所述框架上下表面位于保温砂浆两侧横向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隔热保温件;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用于承重的钢管。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钢管呈竖直放置,其贯穿所述框架的内表面,且均匀分布于所述保温砂浆、隔热保温件的两侧。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框架内横向还设有结构件,所述结构件与钢管交叉分布。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框架上四周设有便于安装的槽钢。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槽钢与保温砂浆之间设有隔热保温棉。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框架一侧设有插入块,所述框架另一侧设有连接件。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框架表面加设保护面板,所述保护面板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制成。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隔热保温棉选用低密度的岩棉、硅酸铝棉或玻璃棉。
对本方案的进一步阐述,所述框架采用隔热保温阻燃材料制成。
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能够承重的同时,隔热保温效果好,在冬夏天气中该性能尤为突出,人们内部取暖、降温比较集中,损耗较小,节能环保,便于人们进行使用;且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1、框架四周设有隔热保温棉,能够对本装置内部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防止外界因素影响本装置内部温度;
2、框架内部设有保温砂浆、隔热保温件,使得钢结构建筑能够起到隔热的同时进行有效保温,经济环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豪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豪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39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