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管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82405.1 | 申请日: | 2020-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楚丽娟;叶俊英;李秋红;余渝;陶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朱浩 |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管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推药机构、连杆和盖板;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内管插设在气管导管内,内管的两端均为敞开状,内管的两端与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气管导管本体与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容纳腔与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侧管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侧壁,并与容纳腔相通;活塞密封容纳腔,弹性件一端连接在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活塞相连;连杆一端与活塞的底面连接;盖板位于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并与管体间隔设置,且连接在连杆远离活塞的一端。本气管导管,能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病人,通过在呼吸道内置入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是ICU维持生命的常用的手段。但是,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导致气管导管内部滋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容易引起患者感染。研究发现,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致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持续感染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技术除了在最初置入气管导管时注意清洁和消毒操作之外,并无有效手段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生物被膜(biofilm, BF)是细菌附着在生物材料表面,由于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细菌复合体,主要成分包括细菌及分泌的多糖基质、脂蛋白等。不同于浮游菌,细菌一旦形成BF,则大大增强了活菌对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抵抗性,这直接提升了膜内细菌的存活率。有报道指出,对浮游菌和BF细菌同时进行抗菌作用最终细菌的消灭率分别为91%~93.5%和25%~26%。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BF内活菌可不断释放浮游菌,加重患者感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研究如何抑制BF的形成,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证明,常规的清洁和消毒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由于生物被膜对抗生素具有抵御作用,目前的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细菌生物被膜,因此膜内细菌可被持续释放入患者下呼吸道,导致感染迁延不愈,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目前针对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状况临床只能采取更换气管导管的方式来解决,但是,更换气管导管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新置入的导管依然有再次形成生物被膜的可能性,无法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另外,研究证明,枸橼酸钠对生物被膜(biofilm, B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前,可先在气管导管置入端的外表面均附着一层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再将气管导管置入,可抑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降低感染;但是,此种随着气管导管滞留时间的增长,首次附着的枸橼酸钠药性失效,则还是会存在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能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管导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所述内管插设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内,内管与气管导管本体之间间隙设置且二者两端密封形成环形的容纳腔;
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且所述微型连通孔靠近所述内管的底端;
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所述侧管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外侧壁,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容纳腔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微型连通孔的孔径的1.5倍;
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管体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未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