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索环以及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1320.1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丰田龙平;义村克也;片山智喜;泉龙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以及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确保隔音性能的索环以及线束。索环(1)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10),该主体部(10)嵌合于沿着轴线方向(X)贯通安装对象(100)的贯通孔(101)并对该贯通孔(101)进行止水,并且在内部沿着轴线方向(X)插通布线材料(W),主体部(10)具有隔音壁部(50),该隔音壁部(50)构成为包括:板状部(51),其沿着与轴线方向(X)交叉的交叉方向(Y、Z)延伸并至少封闭贯通孔(101)的一部分;以及隔音凸部(52),其从板状部(51)沿着轴线方向(X)突出,并且围绕沿着轴线方向(X)的中心轴线(C)形成为环状或弧状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环以及线束。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车辆的现有索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索环,其安装于在插通有电线的车身面板上形成的贯通孔。该索环具备小径筒部、扩径筒部、封闭面部以及辅助筒部。小径筒部形成供线束插通的插通孔。扩径筒部形成为从小径筒部向外侧扩张并在小径筒部的轴向上延伸,在其外周部形成有能够供贯通孔的周缘部嵌入的环状槽。封闭面部从扩径筒部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并封闭扩径筒部。辅助筒部从封闭面部向轴向一侧延伸,形成供线束插通的插通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106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索环例如在不导致安装性变差的前提下确保适当的隔音性能的方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确保隔音性能的索环以及线束。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索环的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嵌合于沿着轴线方向贯通安装对象的贯通孔并对所述贯通孔进行止水,并且在内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插通布线材料,所述主体部具有隔音壁部,所述隔音壁部构成为包括:板状部,所述板状部沿着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并至少封闭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以及隔音凸部,所述隔音凸部从所述板状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突出,并且围绕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为环状或弧状。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如下设置,所述隔音凸部构成为包括: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一侧的面形成的第一隔音凸部;和在所述板状部的所述轴线方向的另一侧的面形成的第二隔音凸部,所述第一隔音凸部和所述第二隔音凸部分别位于在所述交叉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如下设置,所述第一隔音凸部和所述第二隔音凸部分别在所述交叉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同心状地设置有多个,所述隔音壁部中,多个所述第一隔音凸部分别位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隔着所述板状部与邻接于所述第二隔音凸部的空隙部对置的位置,多个所述第二隔音凸部分别位于在所述轴线方向上隔着所述板状部与邻接于所述第一隔音凸部的空隙部对置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索环中,可如下设置,具备筒状部,所述筒状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而形成为筒状,并且在内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被所述布线材料插通,所述板状部从所述筒状部沿着所述交叉方向向外侧延伸,并且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形成为环状,所述隔音壁部能够与所述筒状部一同沿着所述交叉方向向外侧扩张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具有导电性;以及索环,所述索环设置于所述布线材料,所述索环具备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嵌合于沿着轴线方向贯通安装对象的贯通孔并对所述贯通孔进行止水,并且在内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插通所述布线材料,所述主体部具有隔音壁部,所述隔音壁部构成为包括:板状部,所述板状部沿着与所述轴线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并至少封闭所述贯通孔的一部分;以及隔音凸部,所述隔音凸部从所述板状部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突出,并且围绕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中心轴线形成为环状或弧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1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启用人工智能的过程终点检测
- 下一篇: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